导读:参观农耕民俗博物馆和和孔秀电影文学馆是我特别感兴趣的事,所以接到陈步峰老师的邀请函马上答应过来。但我并没有准备发言,因为昨天从活动群看了三位专家的文章,每篇都写得那么精彩,从理论高度对农耕文明和乡村振兴进行了详细剖析,读后受益匪浅。我只是一个写作者,没有这样的理论水平,所以是抱着参观学习的态度来的。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发挥农耕文化对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为了“赓续农耕文明, 助力乡村振兴,探索文旅创新,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提升文化馆和宁晋县的文化贡献度”。2025年9月13日,“农耕文化观赏座谈会暨孔秀电影文学馆揭牌仪式”在宁晋县塔庄民俗博物馆举办。
活动主办单位有:中国服务文化网,河北省决策咨询文化研究会,河北省村镇经济发展促进会,河北省采风学会,河北省收藏协会,河北省科社学会,河北漫画协会。
河北盛麦文化传媒公司 陈步峰服务文化工作室 宁晋县塔庄民俗博物馆 承办。
来自全省各地的40余名专家、收藏家、书画家艺术家和老领导缘聚晋县塔庄民俗博物馆探讨农耕文化,见证恭贺孔秀电影文学馆揭牌。
河北省作协、影协、曲协会员、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研究员、中国服务文化网总服务师陈步峰教授策划主持座谈会。
国家一级编剧、《当家的女人》等影视剧编剧作者、省文联副主席(曾在上世界80年代与铁凝、张秀珍被成为河北文坛三朵金花)、从田野走来的著名作家周喜俊激情高昂的做了分享,引起强烈反响,现予以分享。
周喜俊:《让农耕文化博物馆活起来》
参观农耕民俗博物馆和和孔秀电影文学馆是我特别感兴趣的事,所以接到陈步峰老师的邀请函马上答应过来。但我并没有准备发言,因为昨天从活动群看了三位专家的文章,每篇都写得那么精彩,从理论高度对农耕文明和乡村振兴进行了详细剖析,读后受益匪浅。我只是一个写作者,没有这样的理论水平,所以是抱着参观学习的态度来的。
今天来的路上,听寇博舟馆长讲了他父亲创建民俗博物馆的初衷,我很感动。个人投资建这么一个独具特色的农耕民俗博物馆,是情怀、是信仰,更是一种责任,否则不可能一件事情执着地坚持三十年。刚才参观了民俗博物馆,非常激动。
我出生在行唐县农村,初中毕业后在生产队劳动过十年,从每天挣三分工折合人民币六分钱的少女,到十八岁成为生产队少有挣十分工的女壮劳力,对农村生活有着特殊的感情,在博物馆看到那些熟悉的农具、油灯、纺车、织布机等,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亲切,也就有了谈点体会的冲动(我曾经坐在织布机上担任织女多年,为我家和亲友提供粗布,所以看到纺车、织布机等老物件,感慨万千)。
一.赓续历史。
我认为,民俗博物馆不仅是留住乡愁的场地,而应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不能隔断,更不能因为有了现代农业就忘记农耕时代的贡献。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农耕时代,也不可能有现代农业,让世世代代通过这些农耕时代的生活生产用具,了解社会发展演变的过程,有着特殊的意义。
二.传承精神。
农耕时代好多精神值得传承,每件物品都承载着那个时代的精神内涵,如果结合这些老物件编织一些故事,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这些物品就有了鲜活的生命力。我从馆长的抖音里看到博物馆培养的小小讲解员,感觉这个创意很好。如果能创作一些适合孩子们演讲的有趣故事,就能让农耕博物馆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少年儿童的演讲能力,也能让他们在讲述过程中了解农耕时代的精神,同时能吸引更多中小学生来博物馆参观,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农耕时代的农村,也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陈步峰老师把我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我的父亲:一名农村党员抗日的悲惨经历》转到了咱们今天的活动群,这篇文章中有一个细节,我父亲因宣传抗日被日本鬼子抓到伪满洲国当劳工,我母亲独自积农家肥种地,因母亲是一双小脚,为增加受力面积,只能踩着木板起大圈(juan)。播讲这篇文章的年轻人肯定不了解农耕时代的农村生活,竟然把起大圈念成起大圈(quan),让人听的一头雾水。
三.服务现实。
让博物馆的物品活起来,是服务现实的最好方式。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简牍探中华》是一档文化创新类节目,融合实地探访,实景戏剧和文化访谈,聚焦简牍出土遗址和文物的历史价值,这档节目收视率很高,吸引了不少青年观众,让晦涩难懂的文物活了起来。如果我们能把博物馆展出的老物件与现代传媒方式相结合,把所有物品进行分类解读,既能为乡村振兴和文化旅游增添亮色,也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效果。
最后我想说“孔秀电影文学馆”在这儿挂牌是相得益彰的创新之举,既增加了一个旅游景点,也传承了一种自强不息的励志精神,同时也为农耕博物馆注入了文化内涵。传统农业和工业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都发挥过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工农业都像知了脱壳一样实现了华丽转身,但那种时代精神是应该永远铭记和传承的。希望农耕博物馆和孔秀电影文学馆越办越好,为助力乡村振兴发挥更大作用。
(2023年9月17日,在宁夏做专题讲座的周喜俊,调整压缩报告时间,专程从宁夏赶往石家庄参加电影《孔秀》研讨会,第一时间在中国文艺报发表书评《女人当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