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Ctrl+D即可收藏中国服务文化网
赓续农耕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导读: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发挥农耕文化对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为了“赓续农耕文明, 助力乡村振兴,探索文旅创新,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提升文化馆和宁晋县的文化贡献度”。2025年9月13日,“农耕文化观赏座谈会暨孔秀电影文学馆揭牌仪式”在宁晋县塔庄民俗博物馆举办。

河北省村镇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 于秀蕊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发挥农耕文化对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为了“赓续农耕文明, 助力乡村振兴,探索文旅创新,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提升文化馆和宁晋县的文化贡献度”。2025年9月13日,“农耕文化观赏座谈会暨孔秀电影文学馆揭牌仪式”在宁晋县塔庄民俗博物馆举办。

注:宁晋县塔庄民俗博物馆是由农民寇京学创办的,收藏农耕农具、器械、石刻等老物件3万余件 ,是长在田野中的天人合一的农耕文化大观园。《孔秀》是获奖最多、热评最多、持续活动最多的讴歌产业工人的河北作者河北故事河北造电影,是走出国门的一张亮丽的河北名片。省委常委张超超专门做批示,要求大力宣传。孔秀电影文学馆与宁晋塔庄民俗博物馆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开创了工业文明与农耕文化、产业工人与冀中农民、文学创作与民俗民风、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的成功范式,趟出了文化旅游新模式,将会给您带来丰富独特的文化享受与深度思考。

活动主办单位有:中国服务文化网,河北省决策咨询文化研究会,河北省村镇经济发展促进会,河北省采风学会,河北省收藏协会,河北省党史人物研究会,河北省科社学会。

河北盛麦文化传媒公司 陈步峰服务文化工作室 宁晋县塔庄民俗博物馆 承办。

来自全省各地的40余名专家、收藏家、书画家艺术家和老领导缘聚晋县塔庄民俗博物馆探讨农耕文化,见证恭贺孔秀电影文学馆揭牌。

大家在馆长寇京学副馆长寇周通引导解说中依次参观了民俗博物馆各个展厅的数万余件耕作、管理、灌溉、收获、加工、运输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农具、器械和生活用品。

省作协、影协、曲协会员、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研究员、中国服务文化网总服务师陈步峰教授策划主持座谈会。

在座谈阶段。塔庄民俗文化馆付馆长、优秀企业家寇博舟致辞。介绍了创建博物馆的初心发展状况和组织研学对外交流情况,感谢省城专家领导对博物馆的关注支持。

河北省村镇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于秀蕊, 作了精彩发言。现予以分享。

金秋九月,硕果飘香。在这充满丰收喜悦的美好时节,我们相聚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宁晋塔庄,共同参加“农耕文化观赏座谈会暨孔秀电影文学馆揭牌仪式”。首先,我谨代表河北省村镇经济发展促进会对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当接到陈步峰老师关于农耕文化观赏座谈会暨孔秀电影文学馆揭牌仪式”的邀请函,不禁回想起我在2018年的一篇文章:在北京宗祖文化论坛上的发言“因势利导 传承乡村文化”。我曾疾呼,乡村文化是宝贵财富,其载体正面临消亡,必须守护我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家园。

我当年提出,要将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发展文旅、手工艺等产业,让传统焕发新生。今天举行的座谈会与文学馆揭牌,正是这一理念从纸上宏图走向生动实践的坚实一步。这不仅是对我倡导的还净土于乡村”、守护乡村优秀文化”的有力呼应,更是汇聚智慧、赓续农耕文明,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行动。让我们共同期待,让乡愁有处可寻,让文脉薪火相传。

我们今天所在的塔庄民俗文化馆,本身就是一座活态的乡村文化殿堂。它承载着冀中平原的记忆,珍藏着乡土中国的根脉。在这里探讨“农耕文化”,揭牌“孔秀电影文学馆”,这本身就是一次文化与时代、传统与现代的深刻对话。这既是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践行,也是对“赓续农耕文明,助力乡村振兴”这一时代命题的有力探索。

农耕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千百年来,我们的先民在土地上耕耘,不仅创造了丰硕的物质财富,更孕育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守望相助”的乡邻情谊和“诚实守信”的处世哲学。这些深植于农耕文明的文化基因,是推进乡村振兴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自信。

在我会的工作中,我们始终深刻体会到,一个没有文化记忆的乡村,是没有灵魂的乡村;一个缺乏文化支撑的产业,是难以持续的产业。因此,我们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正是为了让沉睡的农耕文化“活”起来,让古老的乡土智慧“新”起来,使其成为吸引人、留住人、滋养人的强大力量。

文化创新是乡村振兴的“力”与“光”

今天揭牌的“孔秀电影文学馆”,就是一个极具意义的创新之举。它将电影这一现代艺术形式,与一个村庄、一个地域的文化记忆紧密相连。告诉人们,传统文化的传承,绝非简单的复制和陈列,而是要与时俱进,用当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部电影,可以带火一个景点;一个故事,可以盘活一个村庄。孔秀电影文学馆的建立,为塔庄,乃至为河北的乡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范本:它告诉我们,如何将本土的文化转化为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文旅产品,如何用艺术的“光”照亮乡村发展的路。这与我会正在推动的“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工作不谋而合。我们鼓励各地挖掘自身的文化特色,无论是非遗技艺、历史传说,还是像这样与电影相关的独特记忆,都可以打造成乡村发展的“金字招牌”。

在此,我愿借此机会,提出三点倡议:

第一,做农耕文明的“守护者”。 希望我们都能像珍视眼睛一样珍视我们的农耕文化遗产,保护好古村落、古建筑、老手艺,让乡村的“形”与“魂”得以完整保留。

第二,做文化赋能的“实践者”。 希望我们能以宁晋县塔庄为榜样,积极探索“文化旅游”、“文化农业”、“文化康养”等多元融合模式,让文化真正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第三,做协同发展的“同行者”。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每一位村民的共同努力。河北省村镇经济发展促进会愿意与在座的各位,与塔庄民俗文化馆这样的优秀平台,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在资源对接、项目策划、品牌推广等方面出一份力,共同为河北的乡村描绘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壮美画卷。

最后,再次感谢主办方的精心组织!预祝本次座谈会圆满成功,祝愿孔秀电影文学馆成为闪耀在燕赵大地上的一颗文化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