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3年3月29日,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全国企业文化合作组织学术委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楚域品牌文化创新发展大会组委会执行秘书长周士国先生一行,结束了对江苏省企业文化研究会、江苏省品牌学会的访问后,向东进发、直抵杭州,开始了对浙江省中小企业协会、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的走访,受到两家社会团体领导的热烈欢迎。周士国秘书长向陈自力、蔡章生两位会长,吴丽娜、章小乐两位秘书长通报了2023中国品牌文化(荆楚)论坛的筹备情况,并就本次品牌文化高峰论坛的宗旨、意义、亮点、特色等,与对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广泛的交流。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浙江省中小企业协会的各位领导都表示,大力支持、积极配合本次高峰论坛活动,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力争将楚文化品牌世代传承、发扬光大;为楚域九省(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楚域品牌文化网讯(特邀撰稿 金器文、大 州):2023年3月29日,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全国企业文化合作组织学术委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楚域品牌文化创新发展大会组委会执行秘书长周士国先生一行,结束了对江苏省企业文化研究会、江苏省品牌学会的访问后,向东进发、直抵杭州,开始了对浙江省中小企业协会、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的走访,受到两家社会团体领导的热烈欢迎。周士国秘书长向陈自力、蔡章生两位会长,吴丽娜、章小乐两位秘书长通报了2023中国品牌文化(荆楚)论坛的筹备情况,并就本次品牌文化高峰论坛的宗旨、意义、亮点、特色等,与对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广泛的交流。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浙江省中小企业协会的各位领导都表示,大力支持、积极配合本次高峰论坛活动,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力争将楚文化品牌世代传承、发扬光大;为楚域九省(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延伸阅读】
浙江安吉境内的良朋上马山,有一处规模巨大的先秦至两晋时期的文物遗存点,如今被林立的现代化工厂所覆盖。通过文物工作者多年来对这一区域的古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从西周至两晋近千年的人类发展史,都有珍贵的历史信息在此储存;以土墩墓、印纹硬陶、原始瓷等为特征的越文化,以木椁墓、漆木器、彩绘陶器等为特征的楚文化及受楚文化影响较深的鼎、合、壶、瓿组合陪葬器的秦汉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共存千年,俨然成为了一部浓缩的安吉史书。在这部史书中,最为耀眼的是楚文化篇章。因为到目前为止,这里竟是浙江省境内唯一的一处楚文化赋存地。
五福楚墓的发现
自1998年至今,文物部门在上马山区域发掘楚文化木椁墓廿余座,出土文物百余件。目前,该批文物已成为安吉生态博物馆的馆藏精品,也是陈列展览中最吸引观众眼球的珍品。其中,又以2007年天子湖五福发现的楚文化贵族大墓及其出土的文物最为珍贵。
2006年9月,当地文物部门接到公安机关的通报:天子湖五福的两座古墓被盗,且出土了一批精美的文物并被倒卖到外地。而后,经过公安部门的缜密侦破,将这批文物悉数追缴。经文物专家鉴定,确认被盗的两座古墓葬为战国晚期至西汉初的楚文化木椁墓,从陪葬文物的丰富、精美、完整等方面判断,墓葬规格较高,墓主人身份应为当时上层的贵族阶层。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两座古墓葬的历史源头,研究其历史价值,当年11月至次年1月,省、市、县文物部门对两座古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与清理。其中,M1原始状况保存完整,M2已坍塌,葬具、器物皆已损毁。
五福楚文化贵族大墓(M1),位于天子湖镇五福村。该墓为竖穴土坑木椁墓,墓坑平面呈“甲”字形,棺椁由一棺四箱构成。从发掘清理出土及被追缴的器物判断,该墓随葬器物有彩绘陶器、漆器和铜器,彩绘陶器有鼎、钫、盒、豆、俑等,漆器有案、卮、盘、耳杯、奁、梳、博局和瑟等,铜器有镜、盉、剑等。该批随葬器物精美,尤以黑地朱彩漆木器和各式偶人俑弥足珍贵。当时,该墓共发现随葬器物6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近10件,二级文物10余件,三级文物40余件。
五福楚墓西南约两公里的古城,为楚相春申君封吴后“以自为都邑”的城址。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相继在古城城址内出土的楚国金币——郢爰,是太湖南岸唯一发现郢爰的遗址;而古城附近发现的五福楚文化贵族大墓和良朋上马山楚墓等,充分表明了古城为江东楚国第一重镇的重要地位。
公元前333年楚败越,尽取故吴地。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年)春申君被改封于江东故吴之地。春申君为统治太湖南岸重地,防止越族残余作乱,在越国重镇(故鄣城)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城防体系,构筑城池、疏通河道、治水入江、导流入海,通过兴修水利来抑制水患,使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于此同时,还在封地内分设都邑,并修筑了申城和下菰城。
【背景资料】
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诸侯国——楚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一个诸侯国。楚人是华夏族南迁的一支,最早兴起于汉江流域的丹水和淅水交汇的淅川一带,其国君为熊氏,其全盛时的最大辖地大致为现今的湖北、湖南全部,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贵州的部分地方,现今的湖北大部、河南西南部为早期楚文化的发源地;江苏、浙江和安徽的北部为晚期楚文化的中心。公元前223年楚国被秦国所灭。在浩瀚历史长河中,楚国先人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了无数令世人瞩目的灿烂楚文化。
楚文化,为春秋战国至秦朝末年中国南方的一支高度发达且风格独特的区域文化。楚国先民吸收了华夏先民所创造的先进文化因素,并以中原商周文明特别是姬周文明为基础。楚文化的基本特征除体现在民族精神层面的积极进取、开拓创新、革新鼎故和至死不屈,以及民族心理层面的崇火尚凤、亲鬼好巫、天人合一、力求浪漫外,其物质方面主要表现为漆器、木器及青铜器,丝织、刺绣及工艺品,屈骚庄文,编钟、琴弦及轻歌曼舞、祭祀膜拜等民俗。所有这些,均可通过实物让人们感知到楚文化与中原文化鲜明的特点和差异。楚文化、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齐鲁文化、秦晋文化等这些地域文化,共同组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华夏文化和华夏文明。
五福楚墓出土部分重器
五福楚文化贵族大墓,出土了一批精美的楚文化器物,其中青铜剑、漆木瑟、漆木虎子、漆木座便架不仅完整,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极高。
青铜剑,是古代两军交战时惯常使用的一种兵器;从商周时期,发展到春秋战国,一直延续到秦汉。到铁剑出现时,青铜剑就逐渐销声匿迹。五福楚文化贵族大墓出土的青铜剑,整器呈青黄色,保存完整;其锋、刃部锐利,茎部缠丝纹饰编织,极其精细,松紧如初,出土时颜色呈金黄色。
漆木瑟,古代拨弦乐器。形似古琴,每弦一柱,但无征位;用于帷幕后面隐匿处作为背景音乐的演奏。此件器物器形硕大,保存完整,为目前国内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一件乐器。
漆木虎子,以其形似伏虎而得名,是当时贵族阶层的实用便器(夜壶)。虎子构思巧妙,整体造型追求与虎形神相似;整件器物造型设计鬼斧神工、独具匠心,从中可以窥见楚人木雕艺术水平的高超。
漆木座便架,与现在的抽水马桶几乎酷似。它模仿真实生活场景,当时放置的位置在棺椁的外侧。漆木座便架的出土,反映了我们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前就讲究卫生,注重环保,与今天的安吉建设生态大县是一脉相承的。
【知识链接】
楚国漆器:战国时期楚国漆器艺术是楚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和典型代表。楚漆器艺术承载着楚漆器工艺、造型、纹饰和绘画等多种审美元素。楚漆器工艺技术的进步与当时道德思想相映生辉;楚漆器艺术的造型呈现和谐与神秘奇特美;纹饰飞扬流动,漆画则有神人相映的审美特质。
楚国彩绘陶器:楚文化彩绘陶器是仿青铜器所制,其外观与青铜器相似。它的纹饰精美,构图独特多样,笔笔生花,一丝不苟。战国彩绘陶器与铜器、漆器、织物品等的纹饰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章来源:浙江省安吉新闻网(2013年08月23日) 作者: 程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