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电影《孔秀》讲述 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期,石家庄市一位印染厂女工孔秀克服人生的种种磨难,在繁重的工作、 生活之余,以其坚韧的生活态度和博大的胸怀,从文学中汲取滋养、成为知名工人作家的生命历程。该电影在第70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上荣获最佳编剧奖,并且在第18届欧亚国际电影节上,女主角沈诗雨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奖。此外,该电影还在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名导新作”单元进行了中国首映,被推选为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1届大学生电影节”优秀入选国产影片。电影同名小说《孔秀》被评为河北省五个一精品工程一等奖。
电影《孔秀》讲述 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期,石家庄市一位印染厂女工孔秀克服人生的种种磨难,在繁重的工作、 生活之余,以其坚韧的生活态度和博大的胸怀,从文学中汲取滋养、成为知名工人作家的生命历程。该电影在第70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上荣获最佳编剧奖,并且在第18届欧亚国际电影节上,女主角沈诗雨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奖。此外,该电影还在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名导新作”单元进行了中国首映,被推选为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1届大学生电影节”优秀入选国产影片。电影同名小说《孔秀》被评为河北省五个一精品工程一等奖。
讴歌产业工人奋斗自强的电影《孔秀》热映后,引起全国专家观众热评。中国服务文化网会同省影协等单位,组织策划了“学习孔秀品格、寻找孔秀群体”的研讨会、座谈会、对话会等系列活动,引起强烈社会反响。成为热评最多、持续活动时间最长、社会反响最强烈的电影,形成了独特的“孔秀现象”。中国服务文化网与河北盛麦文化传媒公司编辑了《孔秀现象》《孔秀影评集萃》两本书,并举行了新书分享和捐赠系列活动。
“孔秀火了” ,孔秀的原型张秀珍自1984年风靡全国后,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点赞的“明星”。但张秀珍不忘初心,始终谨记“吃水不忘挖井人”“成长不忘插柳恩”。自己由一个小学学历的车间工人、四个孩子的妈妈成长为工人作家,离不开各级领导和工会的培养和关怀,离不开恩师的关注鼓励和精心培育。在中国服务文化网等单位组织的“学习孔秀品格、讲好本土故事”的研讨会对话会上,张秀珍满含热泪感谢刘绍本、尧山壁等老师的恩德,朗诵长诗“绍本老师您在哪里”“再写绍本老师您在哪里”等。当得知“尧山壁文学馆”开馆的消息后,去文学馆学习恩师功德,拜谢师育之恩就成了她最大的心愿。
2025年5月22日,在省政府参事室研究员、中国服务文化网总服务师陈步峰和河北盛麦文化传媒公司董事长杨敬的陪同下,年逾八旬的张秀珍乘车到河北隆尧县的“尧山壁文学馆”去学习考察。与孔秀团队一起,向恩师的文学馆敬献《孔秀现象》《孔秀影评集萃》《服务文化30年》《快乐服务的心灵智慧》等等书刊、书法作品和“尧山壁文化活动掠影”“学习孔秀品格、寻找孔秀群体活动纪实1、2”大型彩喷。
在文学馆,张秀珍仔细地听、认真的看、用心用情的学习点赞。在尧山壁老师雕像前,张秀珍双手合十向恩师深深的鞠躬致意。在1987年师大作家班毕业典礼与恩师的合影照前,张秀珍向大家讲述1981年参加石家庄市“工人文学讲习班”聆听尧山壁老师讲课的情景;介绍了自己1984年连续考了3次,终于在1985年考取了全国唯一的有高等学历的作家班(是尧山壁主席历经坎坷创建的,分别在石家庄、廊坊和保定办了4期,200余名学员相继走上领导岗位和文学创作之路)、成为年龄最大、负担最重的也最刻苦的学员,分享了跟着老师学习创作的点点滴滴。张秀珍满含深情几度哽咽的朗诵了诗作《38年再相聚、感恩恩师尧山壁》。
参观完后,张秀珍不顾疲劳,专程赶到石家庄尧山壁老师家中,看望87岁的思维敏捷、精神矍铄、声如洪钟的恩师尧山壁,畅叙当年师生情谊,叙说分别后的生活历程,再次鞠躬感恩恩师,向恩师赠送《孔秀现象》《孔秀影评集萃》等书。
尧山壁老师点赞了当年张秀珍刻苦学习奋斗自强精神,称赞其是工人文学讲习班和作家班的骄傲,是河北的荣耀,是老师们的自豪。高度评价电影《孔秀》是讴歌产业工人、助力中国制造的力作,是返璞归真的揭秘女性世界的励志电影,是本土作者本土故事本土造、提升河北形象、助力文旅强省强市建设的河北文化名片。随后,尧老对张秀珍的晚年创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两个耄耋老人依依惜别,相约下次再叙。
尧山壁,原名秦桃彬,1939年生于隆尧县南汪店村,革命烈士遗孤,吃百家饭长大,大学毕业后申请到农村工作,成为一名文艺工作者。20世纪60年代至今一直活跃在文学创作一线。尧山壁先生是当代著名作家曾任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有10余篇作品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迄今已出版图书56部。
尧山壁文学馆布展面积约600平方米,展厅内容包括红色血脉、根植人民、培根铸魂、不忘初心等四个板块和三峰骆驼、母子情深两个专题,共收藏展示尧山壁从事文学创作和生活经历的各类资料1万余件,集中展示了尧山壁先生的主要文学成就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和对作家队伍的挖掘培养,以及他念兹在兹、回报桑梓的大爱品德和高尚情怀,立体解读了尧山壁先生从尧山泜水走向世界文坛的事迹和成就。
这里也是中国文化名人荟萃馆和中国文化展示馆。中国“词坛泰斗”乔羽题写的馆名,成为乔老的绝笔。这里有尧老与军歌作者公木、著名作家“山药蛋派”赵树理、、刘白羽、田间、李满天等交往的照片,他与中国诗歌学会会长臧克家通信70余次。著名近代诗人郭小川给尧老写的5千字的信件、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著名作家姚雪垠、著名词作者石祥、陈毅元帅的长子陈昊苏、黄琦等名人赠送尧老的诗作墨宝等一件件珍贵的“文化宝贝”陈列其中,即大大提升了文学馆的含金量,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尧山壁先生在中国文坛的影响力。
(邢台市档案局老局长李福杰带队专程赶来参观赠书)
为健在的文化名人树碑立传建立文学馆本不多见,而建设的如此壮观气派颇具匠心风格独特并且和历史厚重的博物馆民俗馆建在一起串在一起,确实是屈指可数可敬可叹。
具有“诗词之乡”美称的隆尧县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李是唐皇室祖籍地,尧帝在此封疆,历史上涌现出战国名将李牧、后周皇帝郭威、柴荣、隋翻译家彦琮等名人志士,现有隆尧唐祖陵 、柏人城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隆尧秧歌、招子鼓、泽畔抬阁等已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把尧山壁文学馆与隆尧县博物馆、民俗文化馆建在一起,体现了隆尧县委县政府的文化自觉站位高远和对文学创作文化建设的高速重视,同时也是打造文旅强县的重大举措,较好的丰富了旅游学习内容,极大的提升了隆尧县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文化贡献度。这里已成为华北大地重要的文化景观和文旅名片
感谢隆尧县委县政府使命担当创新贡献,感谢尧山壁先生的文化贡献家国情怀,感谢一切为创建尧山壁文学馆和宣传尧山壁做出贡献的人们。感谢作协主席黄俊里和文学馆的讲解员们的精彩解读。
附:张秀珍《38年再相聚、感恩恩师尧山壁》
五月春光 思绪飘扬
重逢尧山壁老师事迹这一刻
恩师情谊深似海洋
心中暖流涌畅?
往昔记忆如潮激昂
尧山壁老师是我一生前进的灯塔。
他的亊迹让我终生难忘 今日相见依旧给我温暖和力量
岁月流转历久弥新
感谢尧老师对我文学道路的慈爱
尤其尧老师对河北师大文学班的种种努力
让我们成为今天的自己。
一朝沐杏雨,终生念师恩情。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感激感激再感激,
衷心祝福祝尧山壁老师
身体健康 吉祥如意
2025.5.22 张秀珍参观邢台尧山壁文化馆有感
(供稿陈步峰、杨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