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Ctrl+D即可收藏中国服务文化网
“良医”与人民作家感天动地,周喜俊新作分享会亮点纷呈

        

导读:2025年10月25日,省内外的专家书画家、读者和周喜俊老师的粉丝,翘首以待迎来了他们的文学偶像,当红作家——从田野里走来的农民作家周喜俊,近距离聆听她以新作《良医》为例与读者分享《生活与创作》的讲座。

2025年10月25日,省内外的专家书画家、读者和周喜俊老师的粉丝,翘首以待迎来了他们的文学偶像,当红作家——从田野里走来的农民作家周喜俊,近距离聆听她以新作《良医》为例与读者分享《生活与创作》的讲座。

活动由石家庄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石家庄市图书馆、安吉书院城市书房、天岚作家工作室协办。旨在通过活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文学创作与生活的互动关系以及中医文化价值。

此次分享会可谓亮点纷呈高潮迭起。

亮点一:曾创作数十部佳作、获奖百余次的人民作家周喜俊的精彩演讲感天动地,产生强烈共鸣。

《良医》作为聚焦中医文化与石家庄本土生活的长篇小说,讲述了新时代石家庄的中医故事。周喜俊主席从三个层面解读作品内涵,传递文化价值:即;1.透视生活的眼力;2.挖掘生活的毅力;3反映生活的智力。讲述自己历时三年多深入生活,采访七十余位医生、患者及相关人员,以真实医疗案例为基础,融合人性洞察与社会现实,展现了中医的医者仁心与城市的烟火气。大家反映,周喜俊主席的讲座生动形象、鞭辟入里、通俗易懂、事例生动、又富有哲理,从讲座中学到了方法、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提升了对弘扬中医文化意义的认识,提高了善于发现总结生活中的美、勤于动手创作、积极讴歌时代的信心。

亮点二:40多年前的文坛金花再次相遇相互祝贺。

“孔秀来了!”“瞧,又来了一个大明星”。获奖最多、热评最多、持续活动最多的、讴歌石家庄纺织工人的电影《孔秀》原型、年逾八旬的作者张秀珍一大早就来到现场,看望自己的忘年交老朋友周喜俊。1984年张秀珍与铁凝(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文联主席)、周喜俊参加河北作家会议,被称为文坛三朵金花。

2023年,省作协组织电影《孔秀》研讨会,周喜俊在宁夏压缩报告时间,乘飞机专程飞到石家庄赶到现场参会,第一时间发表影评《女人当自强》《彰显女性的力量》。

(左起:陈步峰、周喜俊、孔秀、孔秀外孙金粟小宇、电影《孔秀》出品人杨敬)

电影《孔秀》原型作者张秀珍仔细聆听周喜俊的精彩分享,赋诗点赞:《赞周喜俊新书出版》。2025年5月23日,“文脉传乡情笔墨馈桑梓——周喜俊文艺创作五十周年座谈会暨图书捐赠仪式”在行唐县举行。年逾八旬的孔秀(张秀珍)得知这一喜讯(文坛盛事)十分激动,连续在微信微博上发帖祝贺点赞。并创作诗作《点赞文状元》。

亮点三:老兵陈步峰激情朗诵《良医》片段、评点“文学丰碑天下杨”的五大根由。赠书赋诗并以京东大鼓的形式演唱,点赞周喜俊创新贡献,使活动再掀高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研究员、中国服务文化网总服务师陈步峰激情朗读周喜俊长篇小说《良医》片段,点赞《从田野里走来的人民作家周喜俊建树了文学的丰碑》的5大根由。向周喜俊敬赠服务文化专著和诗作书法。

亮点四;陈步峰与电影《孔秀》出品人杨敬、电影《孔秀》原型作者张秀珍向周喜俊赠送1984年周喜俊与铁凝、张秀珍合影和“2025年9月19日周喜俊新书《良医》发布纪实”彩喷。

亮点五:闫正国、孙常军、彭秀平、陈兰柱、王浩朋、谷振学、付爱民等书画家现场敬赠周喜俊主席定制化佳作。使活动蓬荜生辉

(周喜俊主席点赞:闫正国、孙常军、陈步峰三位老师用心用情用智创作得定制化佳作,是对我50年文学创作的高度概括点赞和激励鞭策。)

亮点六:读者与作家互动,踊跃发言分享感悟

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二级巡视员、河北省白求恩精神研究会长杜丽荣,省政法委二巡闫正国,援疆援藏模范王宋堂,《秘书战线》总编李文娟,村志村史专家张凤金,全国十佳维权卫士孙常军,二中英语老师彭秀平,城市书房天岚,市文联美协孙晓晴,老年俱乐部主任郭斌,00后中医在校生孙业腾,还有老年大学的两位作家等读者围绕《良医》作品分享个人解读并提出关于文学与创作的相关问题,周喜俊主席做了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的的解答。以《良医》创作为例,深入剖析艺术创作与生活实践的有机联系。杜丽荣张凤金分别以《长歌挥处,燕赵云起龙跃;心喜欢生,创良医佳作》《于仁心文韵间见时代温度——张凤金聆听周喜俊《良医》讲座的感动感悟》为题发了书面文章。

亮点七:著名中医张桐凯感动的几度哽咽满含泪水:“没想到享誉全国的大作家对中医文化这么精到,对中医和中医的真谛感悟认知点赞的这么深刻独到”。

年逾七旬的原宝钢医生张桐恺代表中医界感谢知名作家为中医站台讴歌。他相信中医作为国奥国粹,是中国人民的根脉,中医插上艺术的翅膀会飞的更高更远,会让更多的人认知理解支持中医,使中医文化发扬光大

亮点八:新老读者仔细聆听认真请教,纷纷与文学名家周喜俊合影留念

在读者和发言人中,既有年逾八旬、年近九旬的老读者、老作家,也有0后热爱中医和写作的新生代;既有专家领导书画家,也有著名主持人朗诵家。他们认为,每个人不一定成为作家,但都有能力有责任、有自己的独特优势,通过不同方式讴歌时代、赞美生活、助力中医发展,为文化强国强省强市助力赋能贡献力量。

石家庄政协委员、石家庄诗词学会会长李永辉看了活动写的报道后,即席赋诗:读周喜俊主席创作《良医》感吟《二首》

病骨逢春枯木荣,仁心叩诊问阴晴。

三更研墨方融血,卅载悬壶始续盟。

药碾霜寒星月坠,案积烛泪晓昏明。

青囊未必金丹策,一念慈悲万物生。

橘井泉香故事新,杏林春暖惠风频。

银针巧绣回春手,良药轻驱索命尘。

走村串户疗疴疾,采药攀崖觅苦辛。

但得千家康泰驻,不辞羸弱守清贫。?

(左3为年逾八旬的援疆援藏模范王宋堂)

附:中国服务文化网编发的周喜俊部分文章

(供稿:陈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