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面馆的味道大同小异;几块钱的面,随到随吃,吃完就走,吃不出什么花样来。可是,位于江城武汉的10多家陕西闯王面馆,却是与众不同、特色鲜明:油泼面、臊子面、肉夹馍,还有饺子混沌、各种小吃、凉菜凉皮等,菜单写满整整个墙面,达70多个品种。看上去,这家陕西闯王面馆除了主打陕西口味,并非武汉人熟悉的热干面和湖南米粉之类,并无太多亮眼之处;就连规模也远比不上蔡林记、陈记炸酱面等。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面馆的味道大同小异;几块钱的面,随到随吃,吃完就走,吃不出什么花样来。可是,位于江城武汉的10多家陕西闯王面馆,却是与众不同、特色鲜明:油泼面、臊子面、肉夹馍,还有饺子混沌、各种小吃、凉菜凉皮等,菜单写满整整个墙面,达70多个品种。看上去,这家陕西闯王面馆除了主打陕西口味,并非武汉人熟悉的热干面和湖南米粉之类,并无太多亮眼之处;就连规模也远比不上蔡林记、陈记炸酱面等。
但在不起眼的表面之下,这家面馆却有着不容小觑的内涵:经营14年,店老板以一碗油泼面起家,如今已琢磨出70多个品种;销量从单店一天两碗,飙升至一天300碗,营业额暴涨了150倍。
说起这家店的店老板廖海鹏,那可是个非同凡响的人物啊!他的曾祖太爷曾经是清初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手下的一名御厨。李闯王每次出征前,都由御厨廖师傅给他做一碗油泼面吃了才会出征。可最后一次因廖御厨生病,李闯王因为没吃上廖厨师的面而导致兵败。后来,廖御厨一脉就留在湖北,繁衍生息。
为了传承祖上的衣钵,弘扬“闯王”精神,2009年春,只身来湖北武汉闯荡多年的廖海鹏,开启了这家风味独特、个性鲜明的陕西闯王面馆。
2011年3月,廖海鹏在武汉注册了“闯王”品牌,其宗旨是想让美食传播四面八方。“闯王”这个名称,除了纪念先祖追随李闯王之意外,还有另外一层意思:20年前,廖海鹏独自来武汉闯荡江湖时,搬过水泥,卸过木头,做过纯净水、卖过化妆品;睡过火车站、当过流浪汉;他觉得自已的人生是闯荡江湖过来的,所以取名“闯荡之王”。
廖海鹏有一句座右铭:‘爱拼才会赢’!目前他在武汉一共发展了10家闯王面的店铺,分布在汉口、武昌和光谷未来城。“我们公司以餐饮上市为目标,励志把它做成中国快餐行业的龙头企业,然后是走出国门,让全世界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铸就中华商魂,并努力把团队打造成上市公司的中华品牌,让全球同享我们的盛宴。我的理念是:打造无任何添加剂的绿色食品,为健康卫生餐饮事业奋斗终身!” 廖海鹏信心满满地对笔者说。
眼下,廖海鹏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位于汉口火车站陕西大厦旁的新店。这是一家旗舰店,中式窗棂、屏风,古色古香的羊皮吊灯,西式沙发椅……中西混搭的装修元素,完全颠覆常人对家常面馆的既定印象。而且,店里还将配备可以标准化生产的中央厨房——这正是廖海鹏的勃勃野心:计划明年在武汉开设30家直营店,继而以此店为模板布局全国,最终谋求上市。
与偶像刘永好部分重叠的人生
笔者走访廖海鹏时,他桌上的电话响个不停,全是装修的事情等他拍板。对这家担负“走向全国样板间”重任的旗舰店,他倾注了颇多的心血,期望能够一炮打响。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从来没把自己当成个卖面的。”
有一个细节,或许能说明廖海鹏的气魄与志向。
他的手机里存着新希望集团创始人刘永好的照片,数量甚至比妻儿的还要多。
廖海鹏没有见过刘永好,却一直奉他为偶像。每每遇到困难、遭遇难关的时候,他都会翻出刘永好的照片,一遍遍地翻看,以激励自己。他的经历,也许和刘永好部分重叠吧,他是一个卖鹌鹑蛋出生的生意人。
1976年生于陕西的廖海鹏,父亲曾是一名部队干部。但1990年1993年间,父亲病逝,家道衰落,少年廖海鹏饱尝了人情冷暖,为生活所迫开始卖起了鹌鹑蛋。当时的鹌鹑蛋2元钱一斤,一斤大约40个。廖海鹏卖着卖着发现,用秤称很麻烦,遇到计较的顾客,称完还需添上一两个,赚不到什么钱。于是他改了个卖法:按个卖。“一个鹌鹑蛋卖5分钱到1毛钱;这样不仅省事,最后往往比按斤称多赚不少”。后来,他又被母亲送去当地有名的面馆当学徒,初衷是学一门糊口的手艺。1997年2月,邓小平去世;电视台滚动播出的纪录片里,邓公那一句“走出去、看一看”,激发了二十出头的廖海鹏那颗不甘平庸的心。
恰好,昔日好友来到武汉黄陂当兵。在好友的怂恿下,他终于来到了武汉。
初期,他做过搬运工、销售员,后来在武昌中北路一家酒店的厨房专门杀鱼。
酒店工作的时间是每天上午11时到晚上9时。平白空出来大半个上午,廖海鹏不肯闲着,就跟酒店附近一家餐馆的老板说好,交300元月租租他的场地卖拉面,但只做早餐生意。于是,铁皮炉子一围,加上几袋面粉,廖海鹏的“面馆”正式开张了。一个月下来,竟然卖了四五千元,比上班还强呢。
廖海鹏决定单干,他依然辞掉了原先的工作。
谁说住大饭店的人不吃小面馆
几经辗转,廖海鹏在汉口161医院旁找到了间70平方米的门面,打工的酒店老板也给他送来了桌椅。当时满市场的人们都在传:这里马上要拆迁。廖海鹏不信邪,他一次性交了一年的租金上万元。2003年春,这间名为扬帆的陕西风味面馆终于开张了。
然而,正儿八经开店,销量却远不如做早点时。前三个月,每天只有两碗面的销量,连房租都交不起。怎么办?廖海鹏不是习惯坐等的那种人。“别人不来,我就主动去拉” 。他瞄准了附近的“扬子江”等几家大饭店,想把可观的酒店客人发展为自家的客户群。可是伙伴们不看好:“住大饭店的人,怎么会在你这小餐馆吃面?” 廖海鹏自有主张:住饭店的人,有很多不愿意下楼;或许他们渴望换换口味呢。他悄悄混进饭店,往每间客房的门缝里塞传单。
果不其然,他的电话开始变成了热线。哪怕一碗不到2元钱的面,他也乐颠颠地给人家送去。“送面也有讲究呢,高层楼房,从下往上爬要累死。我就直接按电梯上到最顶层,再一家家地往下送。” 还有附近两家部队院校;“碰到当兵的人,我就塞传单,因为部队里吃面食的北方人多。” 对周边休闲的老人,廖海鹏也不放弃。那时,许多老人在医院旁边的绿化带打麻将,很多独居老人嫌麻烦不愿回家吃饭,偶尔在他的店里点一份饺子,廖海鹏总会多给人家几个,尽量煮得烂一些。老人们感动之下,都成了他的回头客,廖海鹏的面馆生意就此红火起来。
2011年,他给店子换了个更大气的名字——闯王面馆,并注册了商标,同时成立武汉闯王餐饮服务有限公司。
小小面馆也有VIP实名制
在一般人们印象中,面馆味道大同小异,几块钱的面,随到随吃,吃完就走,吃不出什么花样;可廖海鹏不这样认为。
比方说油;为节约成本,一般餐馆用的油,都是粮油市场的散装大壶油,而他的餐馆,一直用福临门油,面粉也直接从陕西采购。他的产品更是纯正地道的陕西味;辣子油都是从陕西拉来,几十种调料经油炒过后碾碎。如今单店300碗的销量,面条仍坚持手工制作;柔韧劲道,散发着小麦的清香。在品种方面,根据武汉人口味推陈出新,每年都推出连陕西人都没吃过的新品。10多年过去,面馆的品种除了主打的油泼面、臊子面、肉夹馍外,还有饺子、小吃、凉菜等,菜单写满整面墙,达80样之多。
陕西人爱吃的荞麦面,武汉市面上少有销售,因为工艺复杂,做多了怕卖不出去,过几个小时不消化掉就会变质;做少了又不划算,可廖海鹏却照样供应。闯王面馆里随处可见七八十岁的老人,拖家带口远道而来吃荞麦面。在廖海鹏看来,高成本的投入,必定换来企业发展更长远的回报。按廖海鹏的规划,明年,“武汉的直营店将达到30家。”
“为什么不做加盟?”我问。廖海鹏向我解释道:加盟店除了管理有难度,还难以提供上市所需的流水凭证;他不想丢了西瓜捡芝麻。为了“抱西瓜”,两年前,廖海鹏就在面馆里实行VIP卡实名会员制,凭此可以分析出食客都是哪个年龄段,来自哪里,每次消费了哪些食物等等。可以说,他早早就在用大数据谋求全国市场。“每个策略,都要领先市场三五年。” 这是廖海鹏对自己公司的要求。
做慈善温暖他人也成就自己
闯王面馆里的墙壁上,到处贴满了廖海鹏与各位名人的合影,有奥运冠军、央视主持人、武汉本土红人及外国友人等。这些都是他做慈善事业的证明。面对汶川地震、留守儿童、孤寡老人以及媒体报道的感动人物,他都想方设法慷慨解囊。这一切的缘由始于2005年。那天,他骑着摩托车进货回来,路上看见献血车,想着有一段时间没献血了,便上车献血。谁知献完血刚跨出车厢,一名衣衫褴褛的老爹爹凑过来,嗫嚅了半天才说出一句话:“能把你的献血证给我么?”
廖海鹏细问之下,方知原来老人来自大别山,孙子得了重病欠下巨债,现在需要用血,可是血库缺血,老人打听到有献血证的人直系亲属可以优先用血,就跑出来碰碰运气;更让老人难过的是,孙子都几天没吃饭了。
廖海鹏掏出身上仅剩的100元钱给了老人,听着老人家一迭声地谢谢,他心酸不已。此后,他就踏上了自己的慈善之路。廖海鹏说,在创业的这些年,他们做了很多公益事业和爱心活动,因为办商学院,经常不断地招收学生,其中有很多外地来的贫困学生没钱交学费,廖海鹏就根据情况免除了他们的学费和加盟费。廖海鹏的道理很简单,就是让他们学以致用,能够走向创业的道路。每次做好事,廖海鹏的内心就领悟到:帮助别人,才能快乐自己!
“还有一次,我随团队来到湖北宜昌昭君镇去看望这里的留守儿童。当我们走进一个留守儿童的家里时,我震惊了,这个家里只有一口锅,樑上钉了一个钉子挂着三个帖子,底下烧着柴火,锅里全是黑乎乎的东西。这个小女孩给我盛了一碗,我含着泪水把它吃完了。自那以候,我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立志要帮助更多贫困的孩子,让他们都走出贫困。”廖海鹏说到这里,眼眶湿润了。
自从做起慈善后,廖海鹏也有了意外收获:一是店子的品牌效应大大提升,二是认识的这些高质素人群还能为公司运营提出可贵建议,帮助自己开拓视野,在更大的格局上思考经营之道。
廖海鹏告诉笔者:他的闯王面是陕西的地方特色小吃,主要特色是陕西的油泼面、臊子面、肉夹馍、凉皮等。他做的臊子面,酸、辣、香、薄、劲、光,这种面在武汉是没有的,而且做的是纯手工面;很多老顾客、新顾客慕名而来,每天来吃面的人都排成长队。
临别时,廖海鹏还对笔者透露了他的经营之道:诚信待人,宽容待客,视客人如亲人,客人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所以我们把解决客户的问题作为第一要务。我长期要求我的员工:踏踏实实做事,简简单单做人。换言之,创业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把一个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好,你就成功了。现在很多人想一夜暴富,这是不现实的。作为一个经营者来说,就是要用心做好每一碗面,真诚对待每一位顾客。送我上车的途中,廖海鹏又向我重复一遍他的计划:今年的目标是先开一百家“闯王油泼面”连锁店,然后把他的“闯王油泼面”开遍大江南北,逐步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品牌。
楚天金报记者周萍英 实习生张菲 图/ 曹大鹏
荆楚网 作者:记者周萍英 实习生张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