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Ctrl+D即可收藏中国服务文化网
电影红旗歌原型全国劳动模范阎金芬是冀州人

        

导读:阎金芬(1927年—1990年),河北冀县人,中共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历任石家庄国棉七厂细纱班副组长、值班长、车间主任、厂工会副主席,195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以她为原型创作的话剧(1949年)及电影《红旗歌》在全国产生影响 。两次登上《中国妇女》杂志封面。

阎金芬(1927年—1990年),河北冀县人,中共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历任石家庄国棉七厂细纱班副组长、值班长、车间主任、厂工会副主席,195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以她为原型创作的话剧(1949年)及电影《红旗歌》在全国产生影响 。两次登上《中国妇女》杂志封面。

1950年9月,以全国劳动模范、石家庄国棉七厂纺织女工阎金芬事迹创作的电影《红旗歌》公映。它是新中国第一部反映纺织女工生活的电影,先后被改编成话剧、京剧、越剧,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阎金芬在石家庄解放初期带领工人抢修遭敌机轰炸的机器,1950年代增产节约运动中,其班组以优质、高产、低消耗成绩成为全厂及全省生产标杆。宣传“劳资两利”思想协助工会改善工厂经营。“文化大革命”期间曾保护受冲击老干部。1990年病逝 。

阎金芬善于团结群众,和工友们打成一片。她非常关心群众,看谁忙不过来,就去帮谁,谁有点病,就替谁干活,姐妹间有点小意见,总是她来化解。就这样,她带领姐妹们齐心协力推动生产。石家庄刚解放,她就带领姐妹们冒着敌机的轰炸,抢修机器。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带领全组,以优质、高产、低消耗的优异成绩成为全厂排头兵,并在全省闻名。

在工厂工作时,有的工友有“少看车,多休息,提高待遇”的想法,阎金芬就进行劳资两利的宣传——“劳资两利其实是三利,我们有利,对工厂有利,更对国家有利”。由于她的深入宣传与带动,大大地协助了工会工作,使经营涣散的大兴纱厂呈现了欣欣向荣的气象。

(1950年全国劳模会上,全国劳模阎金芬(左)与子弟兵母亲戎冠秀(右)交流)

职业生涯

阎金芬,从一个普通国棉厂员工,晋升到国棉七厂细纱班副组长,再到值班长,直到车间主任、厂工会副主席。步步稳扎稳打为国家节省了一大笔财富是增产节约的排头兵。

阎金芬曾任石家庄国棉七厂细纱班副组长、值班长、车间主任、厂工会副主席,1950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个人影响

河北冀县阎金芬,《红旗歌》里留光辉。

国棉七厂石家庄,解放初期炮火飞。

带领工友抢修机,冒着轰炸有作为。

增产节约运动中,高产底耗功绩伟。

纺纱女工进工会,团结群众在周围。

关心生产心里急,谁人繁忙她帮谁。

眼中放着重病人,及时代替保团队。

姐妹之间有矛盾,热心化解全其美。

工友想法出毛病,劳资两利心里吹。

协助工会排头兵,大兴纱厂声名最。

1950年9月25日下午4时,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与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阎金芬在中南海怀仁堂见到了毛泽东、朱德等国家领导人。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词,他称赞英模们“是全中华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动各方面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并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和全国人民向英雄模范们学习。对阎金芬这样一个从小受苦的纺织女工来说,能够获得如此之高的荣誉,是她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她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工人阶级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翻身得解放

(阎金芬(右二)小组把爱国公约每条都记在日记本上)

从国棉七厂一个普通的纺织女工,阎金芬逐步成长为细纱班副组长、值班长、车间主任,直到厂工会副主席。1950年被选为石家庄市首届劳动模范,同年出席全国工农兵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同年被任命为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委员,并先后当选为市人大代表,省、市妇联会委员和市总工会委员。

1949年,由鲁煤、刘沧浪等集体创作的话剧《红旗歌》,以新解放的北方某城市为背景,以全国劳模阎金芬为原型,通过对某纱厂细纱车间一次红旗竞赛的描写,第一次把工人在生产竞赛中所表现的高度劳动热情及发生的问题搬到舞台上。1950年9月,由吴祖光编剧并导演,吕恩、岳慎、章薇、王利夫、杜粹远主演的电影《红旗歌》在全国上映。

(《中国妇女》杂志封面:石家庄大兴纱厂的女工庆祝解放)

新中国女工,屡创巾帼“第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女性人口中的文盲率在90%以上,但这也是中国女工最热火朝天的春天。无数没有受过教育、没有经济来源、没有地位、没有尊严的女性成为生平第一次识字、走出家门、获得工作的社会主义“新女性”,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家庭和自己的主人,开启了全面发展的新征程。

1949年7月,《中国妇女》杂志复刊号以“石家庄大兴纱厂的女工庆祝解放”为封面,展现了中国女工迎接解放的兴奋之情。该期杂志还刊登了《红旗女工——记大兴纱厂的红旗竞赛》(报告),并以连环画《红旗歌》描述了纱厂女工开展劳动竞赛的火热场景。当时,全国即将解放,作为第一部反映城市工人生活的话剧,《红旗歌》引起极大轰动,火爆一时,而它正是以大兴纱厂女工、劳模阎金芬为原型创作的。

1950年10月,《中国妇女》杂志封面为“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的常永芬、阎金芬、田桂英、赵桂兰、李凤莲、骆淑芳”,那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全国劳模代表会议,会上正式确立了“劳动模范”这个称号,并且提出了“要把评选劳模形成固定的制度”。作为劳模代表,田桂英还走上了主席台,向毛泽东献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