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为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缅怀先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抒发爱国主义情怀,凝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2025年6月22日,辛集商会、瀛冀律所与《孔秀》团队的同志,冒着 38度的酷暑高温,到太行老区赞皇县黄北坪、中马峪开展了过党日、寻访抗战纪念地、感悟抗战精神太行魂系列采风活动。
为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缅怀先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抒发爱国主义情怀,凝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2025年6月22日,辛集商会、瀛冀律所与《孔秀》团队的同志,冒着 38度的酷暑高温,到太行老区赞皇县黄北坪、中马峪开展了过党日、寻访抗战纪念地、感悟抗战精神太行魂系列采风活动。
第一站,首先来到冀西十三县根据地的指挥中枢——黄北坪村。
大家在黄北坪村支书韩旭辉的引领下参观了秦基伟的故居、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指挥部旧址和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展馆。听他讲述邓小平、秦基伟、高扬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动人故事。
绵延千里南北走向的太行山山麓,把河北与山西两省分为东西各一。太行山东侧中段腹地有一个村落名为黄北坪,它位于赞皇县城西南27公里处,南临槐河与临城、内丘相望,西通山西昔阳、皋落、王寨,北连井陉,是进入里川沟和段里沟之间的交通枢纽,战略地位非常重要。80多年前,这个四百人左右的小山村的命运,与那场伟大的抗日战争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作为当时的冀西抗日中心,成为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部长达5年的驻扎之地,成为秦基伟司令员和高扬政委(1982年,任河北省委第一书记兼军区第一政委。1987年3月至1989年3月,任中央党校校长)非常认可的堡垒村。
革命老区赞皇县的抗战历史之所以完整、流长,与黄北坪村密切相关。
1937年7月,中国全面抗战开启。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东渡黄河跃进太行,与之进行逐地逐村生死争夺,以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坚固长城。12月,随着赞皇县城失陷,赞皇人民的抗战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1938年1月,以彭涛为书记的中共冀西特委在黄北坪村成立。桂干生、张贻祥率30名红军战士在黄北坪村成立了著名的桂张支队。4月,晋冀豫军区游击支队兼第二军区在黄北坪村成立,桂干生任司令员、张贻祥任政治委员。
不久,时任129师政委邓小平重点巡视了晋中区和冀西区两个根据地工作,提出冀西区的工作重点要放在赞皇。冀西特委在驻地黄北坪村召开了全县第一次活动分子会议,提出了“反对敌人烧杀,武装保卫麦收”“拥护抗战建国纲领,巩固国共合作”“创建华北模范县”的口号。
根据邓小平政委关于“反对关门主义,大量发展党员”的指示,黄北坪村要成为“冀西十三县”党政军的指挥中心,党的组织需要得到发展。于是,在当年的“红五月”活动中,村里很多思想进步的青壮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王银更、谷二黑等成为黄北坪村第一批党员,并成立了黄北坪村第一个党支部,谷二黑成为首任支部书记。
1940年“百团大战”后,党中央派秦基伟率领新编1旅31、30两个团进驻黄北坪村。1941年,党中央决定组建太行军区第一分区,秦基伟任司令员,高扬任分区政委,胡震任副司令员,王远芬任参谋长,郭峰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杨克冰任政治部副主任。从此,太行一分区司令部所辖井陉、获鹿、元氏、赞皇、高邑、内丘、邢台(东)、那台(西)、昔东县、平东县、沙河县、临城县、河东县等冀西13个县。分区司令部就设在村西北部紧靠后山的侯会元家。
1945年8月,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战胜利的曙光。8月17日,太行一分区在驻地黄北坪村南台举行阅兵式。成为“九千将士进涉县,30万大军出太行”当中的重要部分。
开国中将秦基伟在解放战争时期, 历任太行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第九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十五军军长,参加了渡江、两广、解放大西南战役。1951年3月,率领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赢得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胜利。先后任昆明军区、成都军区和北京军区司令员, 1981年,受中央军委委托,秦基伟成功地组织了著名的华北实兵实弹战役大演习。1983年秋天,时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秦基伟回到了阔别38年的黄北坪村,特意来看望一下当年一起战斗生活的老八路和乡亲们。1984年10月1日,秦基伟担任新中国成立35周年国庆大阅兵总指挥。1988年,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授予上将军衔。1993年3月,秦基伟当选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97年2月2日,秦基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光荣在党50余载的老兵陈步峰向大家介绍,上世纪7、80年代,自己在北京卫戍区服役,经常学习秦基伟的讲话、指示。秦司令干练果断、思维敏捷、语言风趣,气沉丹田铿锵有力的带有湖北方言的普通话很好听,听他讲话作报告感觉是一种享受。1983年,在北京军区大礼堂,我们亲耳聆听秦基伟司令员鼓励指战员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动员报告。陈步峰就是在秦司令动员报告的鼓舞下,参加了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为炮团第一个、全国第一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并到中南海接受王震、习仲勋副总理的接见。
第二站:再度到“河北省红色法治教育基地”中马屿参观学习。
中马屿村支书胡建立早早等候在那里,在红色堡垒雕塑前,给大家讲述中马峪的红色故事和建设红色旅游新村的心路历程及中马峪的巨变。
坐落在距县城25公里的太行山深山区的中马峪村是“革命老区重点村”。是“中马屿事件”的发祥地(毛泽东主席专门就“中马屿反摩擦事件”提出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十六字方针)。
杨秀峰、陈锡联、秦基伟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块革命根据地上指挥晋冀鲁豫边区的敌后抗战工作,并颁布了涉及土地、婚姻、民事调解等诸多法律法规。2016年5月20日,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将中马峪村审批为“河北省红色法治教育基地”。2021年3月,石家庄市党史办批准“赞皇县中马峪红色法治基地的展陈大纲的批复”。历史性还原了抗战时期样貌,是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得以保存下来较为完整的革命司法旧址集群,是现实版的人民司法调解工作的场地再现。
杨秀峰(1897年2月27日—1983年11月10日),原名碧峰,字秀林。出生于直隶省(河北)迁安县杨团堡村的一个书香门第。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教育家、法学家,中国公安政法战线的杰出领导人。
1936年,参加发起、组织华北各界救国会,积极进行抗日救亡的革命活动,是华北文化界救国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根据中共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投笔从戎,率领一批平津进步青年奔赴冀西,开辟抗日革命根据地,任冀西抗日游击队司令员、中共晋冀豫区党委委员。
1938年5月,率冀西抗日游击队挺进到河北南部平原地区,参加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工作,任冀南行政公署主任、中共冀南区党委常委。他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与国民党顽固势力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根据党的指示,结合冀南实际,领导行署制定了合理负担、减租减息、优待抗属、保护工商业、取消苛捐杂税、救济灾民等一系列措施。
1938年,创办河北抗战学院培养抗日骨干,任院长。
1940年,任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主任。
1941年7月,当选为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主席,是创建晋冀鲁豫边区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后任中共中央太行分局委员、晋冀鲁豫中央局常委。
1948年9月,任华北人民政府副主席、华北局委员,协助董必武主持华北人民政府的日常政务,为支援全国的解放斗争,迎接中央人民政府的建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949年10月,任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1952年后,担任高等教育部部长、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并任政务院文教办公室副主任,为发展人民教育事业倾注了全部智慧和精力。
1965年1月,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1983年11月10日去世。
杨秀峰,生于书香门第的知识分子,却选择了一条荆棘之路,成就了一段传奇的人生。邓小平曾言:“文官不笔钱,武辰不惜死,杨兼而有之!”这位瘦弱的历史教授,曾周游欧洲,却在国家危亡之际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他的人生如同一部红色传奇,从抵抗帝国主义到成为教育奠基人,再到法治倡导者,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传奇色彩。他的一生,是中国革命历史的缩影,是无数革命先烈的象征。杨秀峰的传奇,永远镌刻在新中国的历史长卷上。杨秀峰的一生,如同一部激情燃烧的红色史诗,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政人物,更是中国革命历史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从他的早期反对帝国主义的奋斗,到成为抗战时期的军政要员,再到新中国时期的教育奠基人,每一个阶段都展现出他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怀。杨秀峰作为河北省开国主席,展现了他对法治的坚定信仰。主持调查刘青山和张子善贪污案,他毫不畏惧地颁布法令:“贪污500元以上者处以死刑”。这种清官的担当和对腐败的零容忍态度,使他在治理方面树立了威严的形象。他的坚决态度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新中国法治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作为新中国教育奠基人之一,杨秀峰在高教部部长的职务上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13年工作期间,为中国的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他还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展现了他在法治建设中的卓越领导力。
总体来说,杨秀峰的一生如同一幅红色的画卷,勾勒出一位英勇的战士、睿智的政治家、教育家和法治倡导者的形象。他的事迹不仅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永恒的激励,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保持初心,勇往直前。在新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杨秀峰的名字将永远闪耀,成为红色精神的代表之一。
此次,参加特别党日活动的既有光荣在党50余载的老兵,也有刚入党不久的新党员,既有优秀的企业家、律师也有电影《孔秀》出品人,还有一同参加活动的幼师的师生。大家感到在八十年前的艰难岁月里,老一辈革命家和太行老区的人民为了抗击侵略、为了胜利,抛头颅洒热血,创造了惊天动地的革命故事,展现了太行老区人的风骨,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永远不能忘记的初心。
大家表示,我们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珍爱和平,面临世界大变局,更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发挥优势为乡村振兴、为革命老区的文旅发展、为老区人民的幸福生活助力增辉,做出更多贡献。
河北省政府参事室研究员、中国服务文化网总服务师陈步峰再度向革命老区敬献“太行文化行活动纪实”、书画作品和《服务文化30年》《孔秀现象》《孔秀影评集萃》《曲艺标兵孙来奎》《文化强省建设纪实》等书刊。介绍了数度组织策划“太行文化行”的基本情况,分享了6月20日组织策划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观影《为了胜利》活动”的盛况与感慨(详见今日头条、中红网、中国服务文化网《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胶片中寻找百折不挠的民族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观影活动启幕》)。
(供稿/陈步峰、陶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