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Ctrl+D即可收藏中国服务文化网
于洋建议建立浆水革命斗争展览馆——22大电影人之一于洋的工作队长生涯

        

导读:1966 年春节后,浆水公社通知各生产大队,第二批细线条“四清”工作队2月中旬进驻各村,要求提前腾好房屋,让工作队办公和住宿,并要做欢迎工作。

一、不受欢迎的工作队

1966 年春节后,浆水公社通知各生产大队,第二批细线条“四清”工作队2月中旬进驻各村,要求提前腾好房屋,让工作队办公和住宿,并要做欢迎工作。

这里是革命老区,农村干部中有许多是抗战时期人党的干部,对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很关心。半年前“四清”工作队进驻平原区农村开展工作时,便派人暗中下去了解了情况,对于工作队进村后首先“解散”党组织,重新访贫问苦、扎根串连、大揭村内阶级斗争的做法有意见,特别是对不少村支书被打成贪污盗窃分子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走资派想不通。坡子峪、水门、浆水几个大队的支书在一起议论说:大跃进人民公社“大锅饭”的“窟窿”才补上,老百姓饿肚子的问题刚解决了,不知又在咱山里折腾啥。有的说:看来咱们参加共产党搞革命工作干到这里就算到头了。还有的说:小车不倒只管推,遇上新问题想不通也得执行。

浆水大队支书武从仁,1938年人党后,数次担任村农会主席、武委会主任、支部书记等职务,他根据上级的要求,很快地为工作队腾了几间房屋,又考虑到这年“倒春寒”,为了使平原区的工作队员来到高寒的太行山上能住上温暖房间,便从大队仓库取出百余斤小麦,又从各小队抽出劳力,赶着毛驴翻山越岭到山西青城换回几驮“乐平”碳生了火炉。

2月19日(农历正月三十)下午,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一群小学生打着形色小旗,敲打者锣鼓,唱着“工作队下乡来,贫下中农笑颜开”的歌声迎来了从市郊公社转战到山交第二战场浆水公社的第一批“四清”工作队。

工作队多数是冀南平原宁晋、柏乡来的干部。配合邢台地直机关的领导组成县级“分团”。此外、还有国家文化部所属的北京电影制片厂的71名文化名人,这些人到太行山革命老区的任务是“锻炼”——改造资产阶级世界观”。他们还是“迟到者”。当毛主席发现文化艺术领域不少问题时,批评国家文化部是“帝王将相”部、才子佳人部后,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率先垂范。早在1965年8月,副部长陈其通少将率领话剧团、八一篮球队200多名文艺骨干,到邢台县山区参加农村四清运动“锻炼”,接受老区人民的“再教育”。

进驻浆水大队的20多名工作队员,队长、指导员均系柏乡县地方干部。北京电影制片厂办公室主任拓新为副指导员,他带的队员有电影演员于洋、张平老导演陈方千等8人。每个生产小队各4—5名队员,组成“四清工作小组,第二天便召开了全村群众大会,工作队宣布细线条“四清”开始,村里原有的党政群团组织一律停止工作。

二、于洋再当“土改工作队长”

于洋被分配到第4生产队任工作组长。这次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被称为第2次土地改革运动。对他来说可是“轻车熟路了。早在1946年,在长春市公安局任侦察员时,他便参加了中共东北局土改工作团到林口、麻山等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一边动员雇农从地主阶级手中夺回土地,一边与国民党残匪周旋,经历了严峻斗争的锻炼。1947年先后调到东北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后,曾两次排演了农村土地改革题材的影片《暴风骤雨》,成功饰演了贯穿全局的中心人物——土改工作队长肖祥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艺术评价。

这一次,于祥要以工作队长肖祥那样,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地当好“工作队长。他先到第四生产队长家吃派饭、要了全队30多户农民的花名册,了解基本情况。便让儿名贫农出身的社员通知召开全队社员大会。县电影队为配合“四清”工作开展,曾到各村放映了《暴风骤雨》等革命斗争故事片。当社员们听说“肖队长”要给大家开会时,口口相传,不论老少病残,只要能动的人都早早地赶到会场。

于洋站在街边一块石头上,以电影中“工作队长肖祥”的样子清了清嗓子,说:老乡们,你们识字不多,又看不到报纸和文件,听广播也很少,我先给大家讲一下为什么要搞“四清”运动。从国际共运史讲,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中是我们的老大哥,你们当中可能参加了中苏友好协会吧?有几个老年人说那是十几年前的事了。于洋讲:列宁、斯大林制定的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路线,被他们的接班人“修改了”,现在正走向修正主义道路,对我们国家影响很大呀!咱们国内从中央到地方农村,出现了一股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翻案风”“单干风”这就是修正主义呀!就是资本主义复辟呀!就是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如果让他们掌握权力,我们的党要变色,社会主义国家要变色,在土地改革中翻身的贫苦农民,就要吃二遍苦受二茬罪。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乡村领导权被他们篡夺了。毛主席指示:现在要把反对和防止修正主义、打退资产阶级猖狂进攻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农村,为了巩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阵地、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就是要按中央《二十三条》文件规定,重点是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他们有在幕前的,大部分是潜伏在幕后的。我们挖出这些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可不是简单的事情。但是缺少另一项任务也不行呀,就是认真总结地方党组织的革命斗争史,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国内的反动派(国民党),有多少革命前辈献出了个人的生命和财产,用这些典型事迹对青少年们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传统教育,让后代知道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与党内走资本主义当权派斗争的信心。

“肖队长”用中央广播电台主持人的京腔口语,加上抑扬顿挫的声音,句句不离中央《二十三条》,博得了群众少有的热烈掌声,不少老年人都说:日本投降后,咱们这里和平了20年,想不到国家又出这么大的事。

“四清”工作队主要队员都是冀南平原区地方的,到了山区后,雾气蒙蒙,沟川交错纵横,整天分不清东南西北。很不适应。在社员家吃了儿天豆沐汤煮萝卜缨,就发些牢骚话,特别是3月份隆尧县发生两次强烈地震,来自地震中心附近县社的队员,时刻担忧200里之外的家况。那还有心情访贫问苦、批斗农村走资派。他们更没想到是,很多党员干都是“三八”式的,他们是经过战斗年代考研的勤恳工作的,干群关系矛盾不象平原那样尖锐,因此工作组开社员会都难召集。

工作队领导得知“肖队长”在第四生产队开了会后,便请于洋用同样方式主持召开一次全村社员大会后。于洋根据在解放区土改工作的作法,将该村学校的少年先锋队改为抗日时期的“儿童团”让队长武xx任“儿童团长”,并让队员们都戴上儿童团袖章,进行站岗放哨军事训练,再让他们通知家长和邻居参加会议。这次,到会社员真不少。于洋讲话时,儿童团员分组在会场外站岗放哨,一是限制到会中途离开:二是认真检查过往行人,防止阶级敌人破坏“四清”运动。

全村社员大会之后,工作队长让于洋长住工作队队部,凡村里召开大会,都由他来主持。会上不仅宣讲中央文件,还教唱革命歌曲,气氛很活跃、北影厂资深演员张平是延安鲁艺学院第一批戏剧演员,因演过的电影受过批判,他也是来参加“四清”劳动锻炼的,积极地为大家唱其主演的《钢铁战士》电影主题歌。还有一位受过批判的老导演陈方千,也在会上清唱了京副《芦荡火种》的重要唱段(后改编为《沙家浜》)。文化界这些知名人士在农村与农民同吃住同劳动的锻炼中,既改造了个人的世界观,又活跃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深得老区人民喜爱。

三、没完成挖出“走资派”的任务

于洋根据工作队的部署,在“四清”工作的准备阶段,按照其“土改工作队长”的做法,认真到各户访贫问苦,找出苦大仇深的贫农,扎根串连,让他们揭发大队干部存在的贪污受贿、多吃多占,以及在政治上挖空集体经济体制,搞“分田单干”的具体问题,以找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但在3个队15户搜集到的材料中,多数属于干部工作方法简单和个别自私自利社员趁机报复干部而提出的假材料,很难以阶级斗争的观点上纲上线。于洋对挖不出隐藏在党内的“走资派”,在精神上也感到困惑,几乎达到废寑忘食的程度。他说过,有时在睡梦中也曾想着这里能有像元宝屯那样几个苦大仇深的“赵光腚”,工作就会很快打开新局面。

一天他到北垴冯随娥大娘家吃派饭,冯老太说春天没有什么菜,让你吃个新鲜饭。于洋端起大碗后,发现是用嫩榆钱拌玉米面做的“苦累”,加上山葱花拌香油,吃起来特别清香。冯老太先向于洋打问知道拍电影的苏里和武兆堤吗?于洋说知道、知道,并惊奇地问这个深山沟的老大娘,您怎么知道俺有这两位导演老师。冯随娥说:20多年前他们在抗大文工团时,在俺家住了两年多,还有女演员傅涯、夏沙、王一仙等都在这里住,罗瑞卿的夫人赤茜(郝治平的化名)住在冯家沟,经常来找傅涯学演戏。1942年在军民反扫荡战斗中都成了生死兄弟姐妹,还说什么知道不知道。前几年苏里回来看望众乡亲,看到当年的战友都还好,高兴得哭了起来。因为敌人要消灭共军的“青纵”大学,出动兵力很多,有不少战友都牺牲了,文工团有4名干部牺牲在西山上。苏里回来后一夜都不睡觉,到各家各户看望老乡,还写了诗歌。都说苏里、傅涯当了大官,回来时一点架子都没有,带着乔老爷(乔羽)和俺村的武从仁、王兆合、王兆祥在山上看了两三天,说要把当年军民并肩作战反扫荡的事拍成电影。

听了大娘的诉说,于洋确实听癔症了,还想请冯大娘给说些细节,冯随娥放大声音说:听说你这个唱戏的“土改工作队长”到各户去搜集几个老党员的问题,什么贪污多少粮、款、物呀,要打成反革命啦。你想想,当年这些人提着脑袋与日本鬼子干,没有被敌人弄死,现在反倒让你们弄死吗?办不到!于洋受到这个深山沟老大娘的责备后,一时很不服气,但又没有反击的言词。停顿了一会儿后,才想到自己的工作方法出了问题,便请求冯大娘给讲一些革命斗争史。冯大娘不客气地说,自己是个妇道人家,又不识字,只当过“妇教会委员”,知道的事不多,你去梁开森家找他爹,梁老先生是“请红军下山”的领头人。

冯大娘让于洋去找的梁先生就是1958年从柏乡县副县长岗位退休还乡的梁如月,早年从县师范毕业后,回到本村小学教书多年。是山区名望很高的在乡知识分子。

于洋请梁老讲了开创抗日根据地的情况。

梁老先讲了“七七”事变后日军从北平大举南侵的情况:驻在平汉线的国军不战南退,10月县城沦陷。国军中有多股东北军溃兵进入山区,到处烧杀抢劫,奸污妇女,百姓们被逼离家上山躲避、两个月不能回家。蒙水村是山川的商业中心,溃兵抢劫了很多商家和富户,住在下店的一连溃兵给蒙水村要一千块大洋,不给就烧全村房屋。我和当时的浆水高小校长李梦平、教员吴光裕都是教书的,面对这些溃兵,真是秀才见了兵,有理说不清。后来说红军部队到和顺县了,乡亲们都推举我和冯文绍、郭城拳等人去山西请红军下山来领导抗日保家。到11月、八路军129师派教导团的红军干部进人山区,一边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一边说服大部分溃兵到山西整编。随后就帮助成立抗日救国临时政府,让原浆水高小校长李梦平和教员吴光裕任主席与副主席,滑子村的开明绅士冯长诗当了副主席、让我负责为部队筹根筹款,接着就动员各村的青壮年参军,创建抗日游击大队,还配合主力部队下山破坏日军控制的平汉铁路,想不到这些抗日活动,却受到了山川封建地主势力的反对,他们利用封建迷信会道门“红学”数次围攻抗日临时政府。同时,国民党旧政府的残余势力也不准红军在这里驻扎建立政权。

时年,上级派八路军工作团负责开辟抗日根据地工作。高扬任邢台县委书记。县委首先在浆水附近村庄的知识分子和先进农民中发展了第一批党员,建立了基层党组织。并选派知识青年李庆伟李振宇、张玉环等人到八路军 129 师办的军政干部训练班学习,回县后都担任了区委书记。浆水村最早入党的有李振宇、王兆和、武从仁、郭成举等十几人。县委对新党员进行了培训,学习了党的纲领和章程,明确了共产主义奋斗目标,特别领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十大纲领”的有关政策。然后回各村进行宣传,重点宣传了共产党已废除红军时期“打土豪分田分粮吃大户”的做法,实行了减租减息、合理负担的新政策,逐步消除了山区富裕阶层害怕“共产”的忧虑。后来,浆水村武从仁担任了中心支部书记,王兆和为副书记,负责领导周围七八个村的党组织发展。他们重点在贫苦农民中发展党员,打好党在农村的阶级基础,先后组建农民救国会、青年救国会妇女救国会等群众抗日救亡团体,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各种形式与反动的封建势力作斗争,与国民党顽固派作斗争。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才将邢西县建成稳定巩固的抗目根据地,浆水一带成为太行抗日根据地的腹心地区,为“抗大”总校数千人到敌后办校提供了良好基地。

谈到这里,梁老沉痛地说,都说俺浆水村“三多”,就是战争年代青壮年参军参战的多,富裕农民和各商号为部队捐款捐物多。当年抗日临时政府和抗日游击大队刚成立,我是财粮部长,按照政策便宣传为了抗战,要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抗日临时政府和抗日武装筹措经费,不少人知道我是他们孩子的老师,才心服口服地捐呀!三是出县团级以上干部多,约20多人,这些人都是从日本鬼子称谓的“共军堡垒村”走出的呀,算是浆水人民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吧。

现在看来,因工作和战伤等原因,留在村中坚持工作的几名党员干部可是太吃亏了。邢台解放后,他们有不少脱产离村工作的机会,但他们都放弃了。有人笑话他们是小农意识离不开家,实际上是解放战争初期,国共两党军事力量差距很大,中央军委同意从太行山下去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六纵队司令员王近山派武英回浆水与村党支部有不成文的交待;咱们村是抗战初期刘邓开辟的红色堡垒村,我们外调的人都不放心,为了保持红色堡村,让你们这班人坚守岗位,不能外调或上调,要轮流担任村长、农会主和支部书记,带领全村群众,像反扫荡那样干,巩固好“红色堡垒”,我们如果南下征战失败,还要退到浆水根据地来。故,抗战时期的浆水村老干部一直坚持留在村中工作,有过数次外调机会,他们都放弃了。现在要整他们贪污盗窃、生活腐化,我感觉个别人也有些问题,但整个支部是立场坚定廉洁奉公的。

还有一件事是1942年反扫荡时,总校师生为顺利跳出敌人的围圈,有些干部将不满周岁的孩子委托农民寄养,水门村一户3年后就接走了,宋家峪李家寄养了张力雄(开国将军)的儿子,1952年才接走。浆水前南峪等村还有几个寄养抗大干部的女孩,可能是父母在战争中牺牲了,都是由村干部安排将她们养大成人出嫁的,至今找不到生身父母。这些,该不该有一个合理的说法。武从仁本人说过,经过战争年代还能活着,比俺村反扫荡时牺牲的王振亮好多了。因为他是民兵,上级有规定,在战场上牺牲也不算烈士,至今他老母亲的生活还由大家养活着,是不是该有个合理的说法。咱共产党可不能是非功过颠倒不分呀!这些不该说的话,供你们和领导参考。

就在于洋请梁如月讲革命斗争史的当天晚上,在前南峪村任“四清”工作队员的北影厂演员葛存壮找到于洋,要求采访浆水村老村长王兆和、李荣华这些抗战功臣。据群众回忆,1942年日军大扫荡时,浆水村的干部和民在抗大民运干部帮助下,动员群众空室清野,并带领全村几百人转移到大山上,村长带领民兵一边保护群众一边打游击。敌人围攻了10余天,山上几个村的数百人和抗大留下的数十名伤病员带的炒面吃光了,连野菜也拨光了,村长在射击敌人时受重伤,为了让群众渡过难关,夜间,农会主席和武委会主任躲过敌人的岗哨,冒着生命危险到河东将自已藏在窑洞的玉米、黑豆拿出来,扛到山上分给大家掺着野菜吃。用这些救命粮度过三四天,敌人方退走了。

葛存壮还说:水门村工作队也发现村于部中有抗战中的杀敌英雄和劳动英雄。于洋说,你要找的这些人多已北上南下开发新区走了,留下少数死犟筋不给咱说。在咱们工作队进村之前,县委书记(何耀明)介绍了这里是革命老区,老干部多、老党员多、老贫农多,性格倔犟,廉洁奉公者多。经过验证,何书记对老区农村党组织的评价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应该大力表彰。于是两人便联络了其他村的工作队,将搜集的地方党史资料上报到分团党委,建议搞一个纪念性展馆,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5月初,浆水“四清”分团新增一名副政委孙光瑞(广宗县人,1932年参加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任省高级法院院长,在“三反运动”中亲自审判了刘青山、张子善的重大贪污案件。后因“思想右倾”,被调任省监委任“闲职”)他看了于洋等人的报告很高兴,因为他对地下党艰难凶险的工作深有体会,在他的促使下,分团党委办公室增设了宣传组,抽调了陈玉明等有写作能力的队员,搜集整理了浆水基层党组织革命活动的资料。当年6月,全国“文化大革命”运动进入高潮,于洋等国家文化部参加“四清”的人员奉命返回北京。是时,分团党委确定由陈玉明承担这项工作,他是邢台师范附属小学教员、前南峪“四清”工作队队员。又在孙光瑞的支持下,7月初召开了两次老干部座谈会,请浆水村退体干部梁如月、早期党组织及游击队负责人武从仁、王兆祥等人回忆了战争年代发展党组织的活动经历。梁如月又说了一句“咱共产党绝不要是非功过颠倒不分呀!”于是,陈玉明编写了《邢台县山区阶级斗争展览馆内容编排纲目》,经分团党委批准后,一边派人购买展览用材,一边选调美工人员。8月11日,中央发布文革《十六条》后,他和省、地直各单位干部撤回原单位参加“文化大革命”运动,老区革命斗争展览工作被迫终止。

附:曾主演《英雄虎胆》《暴风骤雨》等多部电影的22大影星之一于洋。

于洋(1930年10月4日—2025年3月1日),原名于延江,出生于中国山东省烟台市黄县,中国内地男演员、导演,曾在长春市公安局任职,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文化教员。

1951年,出演剧情电影《走向新中国》。1953年,主演剧情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在片中饰演黛乌]。1958年,主演谍战电影《英雄虎胆》,在片中饰演曾泰。1959年,主演剧情电影《青春之歌》。1960年,出演电影《水上春秋》。1961年,与高保成合作出演剧情电影《暴风骤雨》 。1964年,主演剧情电影《大浪淘沙》。1974年,主演剧情电影《火红的年代》1976年,主演剧情电影《反击》。1977年,其执导的剧情电影《万里征途》上映。1980年,自导自演剧情电影《戴手铐的旅客》。1983年,主演剧情电影《拓荒者的足迹》,在剧中饰演吴根荣。1984年,与德勒格尔玛合作执导战争剧情电影《骑士的荣誉》。1993年,参演剧情电影《大海风》。1998年,由其出演的剧情电影《昨日的承诺》上映 [8]。2003年,在剧情电影《惊涛骇浪》中客串军区司令员。2010年,于洋获得第19届金鸡百花节终身成就奖 。2019年9月12日,于洋参演的电影《一切如你》上映 。10月23日,他参演的电视剧《时空来电》播出。2021年,于洋参与录制中国首部探讨演员德艺的纪录片《演员》上映。2022年,在“新时代国际电影节·金扬花奖”中被评为100名为中国电影作出突出贡献的电影工作者之一 。

2025年3月1日,于洋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逝世,享年9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