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出生于冀州田村的西河大鼓表演艺术家孙来奎(1922年4月15日—1971年5月8日)。博采众家之长,独创了群众喜爱的孙派风格的西河大鼓,创造了九项第一。孙来奎是1958—961年,领导专家和主流媒体关注点评宣传最多的西河大鼓表演艺术家,是创作讴歌时代作品最多的“曲艺标兵”,是风格质朴形象鲜活深受百姓喜爱的曲艺红旗手,中曲协号召全国曲艺工作者“学习孙来奎、追赶孙来奎”。形成了独特的"孙来奎现象”。他的事迹及有关文章被多家主流媒体追踪报道并已经辑录在《中国曲艺志》《河北省曲艺史》和《冀州志》《田村村志》《服务文化30年》等志书。
致敬曲艺先贤的《曲艺标兵孙来奎》一书草成——沉寂60余载几近淡忘的“孙来奎现象”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
出生于冀州田村的西河大鼓表演艺术家孙来奎(1922年4月15日—1971年5月8日)。博采众家之长,独创了群众喜爱的孙派风格的西河大鼓,创造了九项第一。孙来奎是1958—961年,领导专家和主流媒体关注点评宣传最多的西河大鼓表演艺术家,是创作讴歌时代作品最多的“曲艺标兵”,是风格质朴形象鲜活深受百姓喜爱的曲艺红旗手,中曲协号召全国曲艺工作者“学习孙来奎、追赶孙来奎”。形成了独特的"孙来奎现象”。他的事迹及有关文章被多家主流媒体追踪报道并已经辑录在《中国曲艺志》《河北省曲艺史》和《冀州志》《田村村志》《服务文化30年》等志书。
孙来奎先生于1971年病逝于故里冀州田村,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史料。近年来,中国服务文化网总服务师陈步峰先生历经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在众多文友的热心相助下,在全国各地打捞出百余份孙来奎史料。中国服务文化网会同河北省曲协、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协会等单位先后在古城正定(2023年5月21日)和古城冀州(孙来奎家乡2025年1月4日)举办了“孙来奎现象座谈会”。
应众多文友和家乡父老要求,更是为了曲艺文化的传承弘扬。我们把会议成果和部分珍贵史料编辑成书,记叙了孙来奎创作“奠基之作”“成名之作”“巅峰之作”“火线创作”“丰收之作”以及1966年的“收山之作”的内容背景、心灵感悟和社会影响,较好的展示了孙来奎的艺术形象,解读了孙来奎成长成功及形成“孙来奎现象”的成因和发展轨迹。这既是对曲艺先贤的慰藉追思致敬,也是对中国曲艺史料的填补空白的文化贡献;即是对关注支持参与此项活动的文友们的感恩回报,又是为光大曲艺文化、培育曲艺人才、繁荣曲艺创作助力赋能。
2025年5月19日,在城市人文空间——安吉书院陈步峰服务文化工作室成功举办“服务文化32载暨蓝天法律书店创建26年座谈会”和新书《曲艺标兵孙来奎》《孔秀现象》分享会。专家书画家艺术家对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曲艺标兵孙来奎》给予高度评价之所以说,《曲艺标兵孙来奎》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是因为孙来奎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是那个时代曲艺创新的典型代表,是那个时代的缩影见证。还因为是历经艰辛抢救打捞出来的,并且是通过一系列活动和认真总结,还原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曲艺标兵孙来奎的形象。为此,我们觉得有责任把这份沉甸甸的凝聚着重多文友心血的史料,捐赠给有关单位部门,以便于大家学习参考,更便于后人查阅传承。
截至目前接受捐赠并永久收藏的单位有:
省市县图书馆(河北省图书馆、石家庄市图书馆、正定县、冀州区图书馆);省市曲协、群艺馆,安吉书院;
河北革命军事馆筹备处;抗大陈列馆;正定博物馆。
还有:中国蜜蜂博物馆、红色电影博物馆、老电影博物馆、农民俱乐部;
同时,我们还向有关领导专家赠送。
如:著名曲坛杂家评论家崔琦,央视春晚语言类创作组成员、国家一级编剧、京东大鼓表演艺术家董湘昆顶门大弟子杜来,石家庄市文联主席李永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河大鼓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伍振英,著名三弦演奏家、国家非遗传承人高书经,国家级吴桥杂技非遗传承人于金生。第六代导演王超。1954年在天安门城楼向毛主席敬献鲜花的王光如女士,总理扮演者、省外办老主任郎太真、毛泽东扮演者向东,省统战部原常务副部长许毅,农民大舞台创始人编导主演李俊岐,全国劳模、河北瑞源蜂业董事长陈秀英,援疆援藏模范王宋堂,全国十佳维权卫士孙常军,省科社学会常务副会长陈忠升等。
(供稿/陈步峰杨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