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冀州历史上,许多先贤创造出享誉全国的名牌产品或拳种。北京烤鸭世界名吃—全聚德北京烤鸭,是冀州徐家庄乡杨家寨村人杨寿山创造出来的。杨寿山于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在北京创建了全聚德烤鸭店,距今已经 150年。
在冀州历史上,许多先贤创造出享誉全国的名牌产品或拳种。北京烤鸭世界名吃—全聚德北京烤鸭,是冀州徐家庄乡杨家寨村人杨寿山创造出来的。杨寿山于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在北京创建了全聚德烤鸭店,距今已经 150年。
杨寿山字全仁,十几岁时,因为家乡遭灾无法生活,到北京谋生。到京后靠借的点钱,做小本经营的买卖,后在前门大街通三益海味店门前一带摆地摊,卖鸡、鸭。由于他早出晚归,节衣缩食,善于理财,几年后,不但还清了始初的借债手中还有了一些积蓄。恰在这时,肉市胡同内一家山西人经营的杂货铺生意不好要关门。杨寿山经人中介,将这个铺店盘了过来,开设了个挂炉铺,并将铺店字定为“全聚德”,取“以全聚德,财源茂盛”之义。铺店专营烤鸭。杨寿山从1864年至1896年自任全聚德烤鸭店经理,1896年因为年事已高让次子杨庆茂继任。1930年杨庆茂去世后,换过几任经理。19451949年,杨庆茂长子杨魁耀掌握大权。解放前夕,杨寿山的曾孙杨福来任经理。公私合营后,政府派公股代表任经理,杨福来为副经理。
建国初,全聚德烤鸭店发明创造了“全鸭席”,即整宴席的菜肴,材料全部是鸭子。很快,就誉满京都。政府部门不断在此宴请外宾,海外侨胞、国际友人也成了常客。周总理曾经多次在全聚德宴请外国来宾。
建国后,全聚德烤鸭店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速度很快。1954年西单设了第一分店,1959年设了第二分店,1962年将总店进行了扩建,1964年又新盖了楼房,与旧楼相连。1977年在和平门建了7层大楼。1979年中日两国出资在日本东京开设了分店。
“金鸡”牌鞋油是我国妇孺皆知的名牌产品,它的创立者是冀州人傅秀山。
傅秀山于1917年出生在冀县傅家庄(今属冀州市官道李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傅秀山。家庭。1931年,年仅14岁的他坐上了驶往天津的轮船,“当时没有钱,就坐在船的货舱里”“走了七八天才到了天津”。到天津以后,傅秀山在此学徒的哥哥把他推荐到了当时的天津协和毛中厂学徒。因为傅秀山老实本分,又读过几年书,柜的就叫他上街去给各个百货店送货。傅秀山是个有心人,在送货过程中,他积累了一些商道的经验,还结交了不少老乡和同行,这其中便有后来对“金鸡”鞋油创立有至关重要作用的生生银号的副总经理杨桐岗等人。
在战乱年代,傅秀山得知由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进口鞋油一度断货,当时国内还没有生产鞋油的厂家,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商机。1941年下半年傅秀山和杨桐岗、李清范等人开始着手研制鞋油。
鞋油虽然是小商品,但是生产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蜡的含量不容易掌握。太低了没有光泽,太高了又发脆容易剥落。”“另外颜色和蜡要有极强的亲和力才能渗染皮革,合适的溶剂也很重要。”那个时候,他们既没有设备,也没有现成的资料,几个人也没有化工技术。后来他们通过朋友介绍,请到了时任南开中学化学老师的余瑞征帮忙解决技术关。毕业于齐鲁大学化工系的余瑞征经过钻研认为四川产的白蜡最适合制造鞋油,这种蜡据说是当地一种虫子的粪便,亮度高,含油量大,不会油蜡分离。而溶剂选用的则是200号的汽油,为了降低成本,还入了沸点接近的松节油。经过将近一年的试验,到1942年底,傅秀山等人的鞋油终于研制成功了。由于它大量使用了国内原材料,所以成本大大降低,而且易涂抹、颜色黑,长期存放不干裂、不沾粘,丝毫不比进口鞋油差。
“金鸡”在我国有吉祥的预兆,取“金鸡报晓,久鸣不衰”之意,最后决定把鞋油叫作“金鸡”牌。刚生产出来的鞋油,他们并没有急于出售,而是走到大上,支个写有“金鸡鞋油免费试擦,请君提出批评”的广告条幅,免费为路人擦皮鞋。起初的时候,过路人都不敢靠近,怕是骗人的。可是外国人敢来,他们擦完了感觉好,还给放钱。到后来,越来越多的人都来试用鞋油,都给了不错的评价。为了扩大影响,这种义务擦鞋从天津一直扩展到北京城、沈阳、哈尔滨等地。1943年初,“金鸡”牌鞋油开始正式上市销售。当时的鞋油都是铁盒的,有25克40克两种规格,售价也只有一两毛钱。由于傅秀山有以前推销毛巾的经验和基础,在很短时间内,“金鸡”牌鞋油就占领了津门各个百货门店的柜台,结束了洋鞋油独占市场的历史。鞋油厂的规模也逐渐扩大,最初仅有20来名工人,生产设备办比较落后,似小作坊一般,日产鞋油仅几十打,但凭借优良的品质和低廉的价格“金鸡”牌鞋油很快打开了市场,且尽产尽销,工人也逐渐增加到100 多人。“金鸡”牌鞋油以其上好的质量和低廉的价格赢得了各大百货商店和小商购们的青睐,销路极好,在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傅秀山并没有满足于此,决定向“三北”市场进军。傅秀山在分析了“三北”情况后认为,这些地区"穿皮鞋时间长,所以市场需求量大,遂派出专门销售人员到北京设立办事处,朝西北和口外的商贩供货。与此同时,他还派人常驻沈阳、哈尔滨,以辐射东北。就这样,“金鸡”牌鞋油逐渐打开了全国市场,声名鹊起,为中国民族工业增光添彩。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忙着打内战,对蜂拥而至的美国货和各种物资免关税,却对民族工业产品增加了税收。1945年底,美国的花旗和檀香二合一鞋油冲击天津市场,由于没有关税,价格极低,对“金鸡”牌鞋油产生了很大的冲击,“金鸡”牌鞋油的濒临停产。傅秀山也想关门算了,可800多家经销“金”鞋油的商店并不希望他们的产品在社会上销声匿迹,为此,傅秀山一直苦撑着。1949年1月,天津解放,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金鸡”牌鞋油很快走出困境。
1955年,傅秀山响应政府号召,率先进行了公私合营,并任该厂副厂长。“金鸡牌鞋油通过当时的各地百货站销售渠道走向全国,非常火爆,并在很长时间垄断了北方市场。后来,“金鸡”牌鞋油的产品陆续出口到东南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1994年,“金鸡”品牌的持有人、天津日化四厂为了引进外资,与美国莎莉集团所属奇伟日化公司合资组建了中美合资奇伟日用化学(天津)有限公司。“金鸡”牌鞋油仍在让人们足下生光。
三皇炮捶——有名的拳种。三皇炮捶拳的开拓者是宋老迈,名彦超(18091893年),字迈伦,人称“神拳宋老迈”,是清朝中叶著名的爱国武术家。今冀州北漳淮乡赵家庄人。他自幼聪慧,“凡有所习,无不过人,然性情豪迈,立志远大有投笔从戎之志”。从9岁始学艺,勤奋苦练,20岁入考场中武秀才、他为了提高武技到处投名师访高友,30岁攀峨眉山遇三皇炮捶拳大师“乔龄真人”(希教鹤龄,是普照大师乔三秀之弟子),并拜其门下。迈伦精心苦练三皇炮捶数年研拳理,集各家精华,使三皇炮捶成为练拳、练气、技击三位一体、气劲合一刚柔相济的优秀拳种,俗称宋派三皇炮捶
宋迈伦36岁时进北京投身于清廷皇家神机营。皇家的神机营是皇宫的护卫营。该营中武林高手云集,有著名武术教练2000余人,宋迈伦以他的超群武技,技压群雄,或被封五品亮红顶子大花翎顶戴(辛向党)
(2011年,陈步峰为中国全聚德集团系列培训自勋服务文化。左起:北京碧虚文化公司总经理邢小兰、中国全聚德集团董事长邢颖、中国服务文化网总服务师陈步峰、全聚德集团副总服务师刘嵩)
(陈步峰多次代表家乡父老看望全聚德第五代传人杨宗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