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Ctrl+D即可收藏中国服务文化网
中华戏曲百花苑中的五大剧种

        

导读: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从众多戏曲剧种中脱颖而出的京剧、豫剧、越剧,被官方和戏迷友人们誉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也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它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坠子戏、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沪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越调、河南坠子、湘剧、湖南花鼓戏等。

一、国粹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代表人物有:

老生:谭派、汪派、孙派、等。前四大须生是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后四大须生是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武生:俞派、李派、黄派等。小生:程派、德派、姜派等。

旦角:梅派、程派、荀派、尚派等。四大名旦:梅尚程荀。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程砚秋。

老旦:龚派、李派、孙派。花脸:何派、金派、裘派、金派等。

丑角:萧派、傅派、叶派。

上世纪70年代红极一时的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促进了京剧的普及,掀起了一股京剧热。

(石家庄社科联老主席路继舜题词“革命为清清华夏,献身为玉玉与乾坤”)

(2022年9月28日,原创纪实情景京剧《郝清玉》录像观摩研讨会在石举办。陈步峰赋诗点赞并和彭秀平向主创人员赠送墨宝,感谢主创人员的创新贡献。左起:唱腔设计边发京、河北省委统战部原常务副部长、河北天鹤集团董事长梁爱军、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梆子剧院副院长郝清玉爱人秦兰扮演者许荷英、中国服务文化网总服务师陈步峰、省政府参事室老主任詹文宏、郝清玉扮演者陈平、省外办巡视员总理特型演员朗太臻、郝清玉外孙、编剧张朝晖)

二、第二国剧越剧

越剧,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越剧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越剧经典剧目《红楼梦》

创派的越剧老一辈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有袁雪芬(袁派)、尹桂芳(尹派)、范瑞娟(范派)、徐玉兰(徐派)、毕春芳(毕派)、陆锦花(陆派)、傅全香(傅派)、扮演林黛玉的王文娟(王派)等。

三、黄梅戏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梅戏大师严凤英经典剧目《牛郎织女》《天仙配》

黄梅戏代表人物有:严凤英、王少舫、黄宗毅、马兰、黄新德、张辉、杨俊、吴琼、韩再芬等。

四、评剧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而以东路评剧为主。

2006年5月20日,评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评剧经典剧目《花为媒》《刘巧儿》《夺印》《金沙江畔》

评剧原来分为东路和西路。如今,东路走红,在华北和东北地区都很受欢迎,在南方也有大量观众。西路评剧,又称“北京蹦蹦”,是在东路评剧梆子和老调的影响下形成的。它音调高,板头丰富,风格独特。辛亥革命前后,他在北京和西京演出,很受观众欢迎,濒临失传。其代表人物有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以及后来的评剧皇后刘秀荣等。

六、豫剧

豫剧(英文:YuOpera)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豫剧代表作《花木兰》《朝阳沟》

豫剧大师常香玉饰演的花木兰

豫剧的代表人物有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等“豫剧六大名旦”。还有因《朝阳沟》名声鹊起的主演魏云(饰演银环),主演王善扑(饰演栓保),主演高洁(饰演栓保母亲)、马琳(饰演二大娘)。

小贴士:《服务文化团队发挥三个文化平台的服务优势,与您共创共享美好生活》

1、服务文化、服务创新、品牌建设系列培训咨询设计,指导推进文化型服务型幸福型企业建设。服务文化开创者、中国服务文化网总服务师陈步峰教授20多年来专注于服务文化新科学的创立研究与传播,创作15部专著、500余篇文章(2005年7月“全国服务文化现场会暨理论研讨会”在山东日照供电召开;2020年12月6日“服务文化26年联谊会”在石举办)。为中国全聚德集团、上汽集团、三一重工集团、大庆公交等数百家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文化、品牌打造、快乐服务的培训咨询,共创共享信息资源典范经验;挖掘总结点评传播了“情满旅途”、“诚信彩虹”“尊荣体验宅急修”等百余个服务品牌的文化亮点创新贡献。旨在强化文化自觉,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认知,浓厚社会尊重服务与服务员的文化氛围,激发全员主动用心快乐智能创新服务的能力活力,提升个人与企事业单位的文化品位、服务品质和竞争力,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率,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2、碧虚记忆、服务文化采风团挖掘传播提升企事业单位和英模工匠的文化亮点创新贡献。这是中国服务文化网(陈步峰先生于2003年创建的、旨在传播共享服务文化、服务品牌建设的理论与经验)与北京碧虚文化公司联袂打造的服务品牌,是一项辐射全国的文化公益活动。已经组织了江苏、山东、北京、四川、河北、河南名企巡礼。先后总结点评传播了中国全聚德、海尔集团、交运集团、苏州德胜洋楼、无锡交运、日出东方太阳雨、黑松林、凤灵乐器、广东蒙娜丽莎、金意陶、马可波罗、TCL、四川置信集团、郑州圆方集团,河北赋生堂、金音乐器、衡水老白干、侯店毛笔、金凤扒鸡和臧诺制药、衡水老白干等百余家企事业单位和工匠劳模的创业创新经验,通过多媒体和图书馆系统持续的跟踪宣传其文化贡献,同时还有纸质媒体《服务文化采风》特刊向全国相关单位赠送,引来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点赞。采风团还为中国企业文化高峰论坛、中国服务高峰论坛、全国工匠劳模文化论坛等助力添彩。秘书长邢小兰还在安徽、广东、河北、河南等地策划组织了企业文化进校园的系列活动和企业内刊联谊会,为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企业内刊发展助力增辉。

3、有一支为企业助力、为社会增辉的有服务意识的书画家、艺术家队伍,能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书画文学艺术和品牌宣传服务。创作的《让民族食品品牌“凤飞九天”是我们的中国梦”》《神奇“智森”打造了神奇的藏医药文化基地》《令人震撼的探秘之旅——河北美院缘何敢称世界第一?》《蕴德重教,传太行风骨,一心就为少年强!——“展示太行风韵 分享古城文化联谊会”在保定海韵教育举办》《文化界的盛会亮点纷呈 好戏连台美不胜收——展示太行风韵、共创美好生活文化联谊会在石举办》《百年品牌抒豪情 丹青长卷千秋颂——中国服务文化网携手河北衡水老白干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创美好生活联谊会》《普及室内文化陈设知识 提高居家艺术品位》《鼓醉弦张颂国殇大鼓精神石门扬——张俊恒从艺55载暨京东大鼓表演艺术研讨会在石举办》《尽情轻松的歌唱 快乐健康的生活——马兰老师“我唱歌 我健康 我快乐”的讲座异彩纷呈》《宋连生从央视讲坛走进赋生堂从养生视角智慧解读三国》《陈平解读京剧之美 绽放国粹艺术魅力》《每天一刻钟健康伴一生 老少皆可学练好太极功》《金嗓玉音唱“冀剧”,用心演活新愚公——李保国扮演者邱瑞德老师展示河北梆子的艺术魅力》《永志千里践初缘 赞美军魂励后賢——马永祥馆长在赋生堂讲述《将军的摇篮、保定军校古与今》《玉汝于成炉纯青,杰出快板书传人——著名快板书表演艺术家赵玉杰在石图讲堂精彩分享快板书艺术引起强烈反响》《白求恩精神研究践行基地揭牌仪式暨赋生堂医养服务文化研讨会在石举办》《传承传播弘扬白求恩精神暨王律收藏白求恩文献巡展座谈会在赋生堂举办》《学党史、颂党恩、悟思想、开新局——李文明创作长诗《中国共产党颂》座谈会在石举办2021年3月29》《淑珍神采随曲韵,大鼓琴声化春风——祝贺李淑珍从艺42年暨西河大鼓艺术研讨会在省群艺馆举办2021年5月29》《民族命运共同体 和辑百越定奇功;文化乡缘联冀穗 史海淘金论英雄——张兰亭创作赵佗文艺作品暨赵佗文化研讨会在石举办》《大力弘扬乡愁文化 为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增辉——“民俗画漫画家刘现辉文化现象研讨会”和“刘现辉民俗画漫画展”在石举办》《弘扬建党精神、叫响七一学校文化品牌座谈会》《志坚向远初心 在毅严谨重旌旗红——学习宣传宋志毅光辉事迹精神座谈会在律师博物馆举办》《独门绝技建奇功 铁板浮雕刻人生——“欣赏铁板浮雕 领略工匠精神座谈会”举办》《“红色文献精品展暨传播传承红色文化座谈会”在安吉书院举办》《赵玉杰从艺60周年暨快板书表演艺术研讨会在安吉书院举办》等文章,比较精准的挖掘总结点评了企业的文化亮点创新贡献,有力的提升了企业和专家艺术家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文化服务贡献度及城市的文化亮度,同时,也为中国服务文化、工匠精神案例库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中国服务文化网联系地址:北京:北京市昌平区英才北三街16号6号楼7层707/709,01058851032,13693685286;石家庄市新华区国泰街42—A号河北省企业商务合作协会13011563365,石家庄西三庄街付一号赋生堂文化艺术中心。13081124265,15333711813(共享网站:中国服务文化网、北京碧虚网。chenbufe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