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24年5月13日,缘聚临汾“话峥嵘、忆传统、颂军魂”的189师(北京卫戍区警卫第四师)炮兵团的老战友们,再次驱车向吉县出发,到壶口瀑布领略黄河的魅力。
2024年5月13日,缘聚临汾“话峥嵘、忆传统、颂军魂”的189师(北京卫戍区警卫第四师)炮兵团的老战友们,再次驱车向吉县出发,到壶口瀑布领略黄河的魅力。
一路上听着导游对景区的解读和一些景区轶事。
大家回忆着当年到壶口瀑布探秘的情景感悟,哼唱着《保卫黄河》《人说山西好风光》《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和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船夫曲》等经典歌曲。师保卫科长槐更起还回忆起军委副主席、开国中将张震来看望当年东渡黄河时的老房东的情景。
壶口瀑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南距陕西省西安市350千米;北距山西省太原市387千米。
山西临汾壶口瀑布是黄河上唯一的黄色大瀑布,也是中国的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号称“黄河奇观”。 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以壶口瀑布为中心的风景区,集黄河峡谷、黄土高原、古塬村寨为一体,展现了黄河流域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1988年被确定为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002年,晋升为国家地质公园数十年前,多数同志曾经来此探秘,那时的景区是开放的免费的原生态的,没有栏杆防护。大老远就能听到瀑布的轰鸣声,走到近处,巨浪翻滚,惊心动魄,时而把衣服打湿,人与人交流需要大声喊才能听见。
瀑布像是壶与口之间的咆哮,以奔放的水声写下永恒的乐章,使得壶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黄河壶口瀑布声如雷鸣,气势壮观,象征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瀑布上方,奔腾的河水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呼啸而下,跃入“十里龙槽”,犹如“巨壶沸腾”。每年10月至11月,黄河壶口段水流量会稳定在每秒1000至1500立方米左右,这样的水流量让黄河壶口瀑布的主瀑布和副瀑布相连,形成壮美的瀑布群景观。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
壶口瀑布,它似一曲激昂高亢的交响乐,又如一幅泼墨山水画,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展现得淋漓尽致。壶口瀑布如奔腾的巨龙,势不可挡,激起层层水花,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和魅力。
秦晋峡谷流域的暴雨,降水面积大,历时较长,降雨强度也较大,一日最大降雨量可达200—300毫米,是黄河中游洪水的主要来源区之一。黄河中游洪水的特点是洪峰高、历时短,过程线为高瘦型。由于该区主要属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表起伏大,集水时间短,暴雨过后水沙俱下进入黄河,形成含沙量极高的洪水暴流,对河床具有很强的侵蚀力。据观测:洪水期壶口瀑布附近最大流量可达10500立方米/秒,另外河口镇至龙门区间,进入黄河的泥沙量,年平均9.08亿吨,占黄河年输沙总量的55.7%。
壶口瀑布如一幅壮美的画卷,千姿百态,变幻莫测,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壶口瀑布是造物主创造的奇迹,令人目眩神迷。伴随瀑布出现一系列奇特的景致,主要有8大奇观,称之为:水底冒烟、旱地行船,霓虹戏水、山飞海立,晴空洒雨、旱天惊雷、冰峰倒挂、十里龙槽。
“水底冒烟”。黄河入“壶口”处,湍流急下,激起的水雾,腾空而起,蒸云接天,似从水底冒出的滚滚浓烟,十数里外可望。春秋两季,流量适中,气温不高,瀑布落差在20米以上,急流飞溅,形成弥漫在空中的大雾,即“水底冒烟”一景。
“旱地行船”。壶口瀑布落差甚大,加之瀑布下的深槽狭长幽深,水流湍急,给水上船只通行带来很大困难。从壶口上游顺水下行船只,不得不先在壶口上边龙王辿处停靠,将货物全部御下船来,换用人担,畜驮的方法沿着河岸运到下游码头。同时,靠人力将空船拉出水面,船下铺设园形木杠,托着空船在河岸上滚动前进,到壶口下游水流较缓处,再将船放入水中,装上货物,继续下行,在岸上人力拖船很费力气,常常需上百人拼命拉纤。尽管有一些园形木杠,铺在船下滚动,但石质河岸上仍被船底的铁钉擦划得条痕累累。在当时的条件下,“旱地行船”可能是水上运输越过壶口瀑布的最佳选择,它与壶口瀑布上下比较平缓的石质河岸相适应。由于公路、铁路的迅速延伸,以及壶口附近黄河大桥的修建,过壶口的水上航运已阻断多年。旱地行船现仅可看到昔日行船留下的痕迹。
“霓虹戏水”。壶口瀑布反复冲击所形成的水雾,升腾空中,使阳光发生折射而形成彩虹。彩虹有时呈弧形从天际插入水中,似长龙吸水;有时呈通直的彩带横在水面,象彩桥飞架,有时在浓烟腾雾中出现花团锦簇,五光十色,飘忽不定,扑朔迷离,为天下奇观。霓虹戏水,是“水底冒烟”与阳光共同作用的产物。春秋两季,水底冒烟、浓雾高悬,每迂晴天,阳光斜射往往形成彩虹;夏日雨过天晴,有时也会出现彩虹。
“山飞海立”。山飞海立是对壶口瀑布磅礴气势的形容,黄河穿千里长峡,滔滔激流直逼壶口,突然束流归槽,形成极为壮观的飞瀑,仰观水幕,滚滚黄水从天际倾泻而下,势如千山飞崩,四海倾倒,构成壶口瀑布的核心景观。
“晴空洒雨”。悬瀑飞流,形成的水雾飘浮升空,虽然烈日当空,但在瀑布附近,犹如濛濛细雨,湿人衣衫。这也是水底冒烟所产生的又一有趣的景观。一般越接近河面水雾越浓密,因而,在水底冒烟时,岸边观瀑就难免衣服湿漉漉,如在轻洗。
“旱天惊雷”。黄河在峡谷中穿行,汹涌的波涛如千军万马,奔腾怒吼,声震河谷,当瀑布飞泻,反复冲击岩石和水面时,产生巨大的声响,并在山谷中回荡,恰如万鼓齐鸣,旱天惊雷,声传十数里外。只有在壶口瀑布附近,才能真正感受到“黄河在怒吼”、“黄河在咆哮”。
(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兵陈步峰和来自延安的歌唱家触景声请引亢高歌《保卫黄河》《黄土高坡》等歌曲)
“冰峰倒挂”。隆冬季节,龙槽冰封,两岸谥流形成的水柱如同大小不一的冰峰倒挂悬崖,彩虹时隐时现,游移其间,七彩与晶莹相映衬,使游人无不叹喟造化之神奇。
“十里龙槽”。壶口至孟门约5千米,在这段400多米宽的箱形峡谷的底部,黄河水流下切,形成一条30—50米宽,10—20米的深槽。黄河水从壶口奔涌下泻后,以每秒数千立方米的巨大流量归于此槽。由于传说它为龙身穿凿,长度约为10华里,故取名“十里龙槽”也称“十里龙壕”。是壶口瀑布溯源上移,瀑下深潭随之连续延伸所形成的。此深槽嵌在原谷底基岩河床中,槽旁原河床底部的大部分,成为非洪水期的河岸,这种河岸比较宽、平,全由坚硬的砂岩构成,近水处,几乎没有一点砂石,平坦的可以在上面行车,“旱地行船”正是利用了这种地质地貌条件。
“黄河冰桥”。隆冬季节,壶口一带黄河水面封冻,有的地段冰层较厚,形成联接两岸的天然桥梁,称黄河冰桥。自河面形成稳定的冰盖起,至冰盖破裂开始流水之日止,为封冻期。封冻期,始于12月10—12月20日,止于翌年2月20—25日,一般50—70天。封冻期,十里龙槽被冰雪覆盖,其上的冰层“小雪流凌,大雪合桥”。数九寒天,冰层可高出两岸,不仅景象壮观,而且形成冰桥。当河槽初封时,人们看到狐狸等野生动物的足迹,就知道下面冰层较厚,可以通行。因此,民间有“狐仙踩线”的传说。
宜川衣锦渡与山西吉县冯家碛隔河相望,冬季结冰坚实,车水马龙,由于位于壶口之上,故称此冰桥为“上桥”。龙王辿、七郎窝一带河面封冻时,平如坦途,人马往来,川流不息,称为“老桥”和“神桥”。据记载,明末崇祯三年(1630年),李自成起义军将领王嘉率义军乘黄河冰封时,由壶口一带过“冰桥”,攻克山西吉县。
黄河冰桥为促进秦晋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际交往在历史上曾发挥过一定作用。
下午,大家乘车赶赴云丘山风景区观光。
云丘山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是晋南地区少有的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度假养生、民俗体验、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云丘山峰岭叠翠,景色秀丽,素有“姑射最秀峰巅”、“河汾第一名胜”的美誉。崇山、险峰、奇石、飞瀑、沟堑、清泉、溪流应有尽有,拥有国内最大规模的自然冰洞、风洞群,和国内最大面积的天然红叶景观。《乡宁县志》这样描绘云丘山:春树葱茏,夏林苍翠、秋风丹染、冬松傲雪,四时山花吐香,常年流水潺潺。
云丘山古称昆仑山,是尧、舜、禹之望岳,华夏乡土文化的地理标志,中华农耕文明及二十四节气的发源地,也是中和文化非遗传承地。自中古及下,云丘山在中华文明的千年传承中融汇万千。景区道教文化兴盛,殿宇、洞观为数众多,是全真教龙门派开山祖庭,有“北云丘、南武当”之称。云丘山道教文化与云丘书院,多宝灵岩禅寺所代表的儒释文化相融相生,和谐共存。
按照行程,大家选择了到冰洞和古村落探秘。
云丘山冰洞群是世界三大冰洞奇观之一,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期,距今已有 300 多万年的历史。云丘山冰洞群目前发现 14 个冰洞,现已对外开放 5个冰洞,总长 199 米,最宽处 12 米,最高处 15 米。洞内四壁结冰,高低起伏,奇形异状,冰柱、冰笋、冰钟乳、冰石花分布整个空间。冰洞群内冰柱、冰笋、冰钟乳、冰石花分布整个空间,大大小小的冰凌晶莹剔透,在五彩灯光的映照下显出梦幻般的景象,犹如龙宫御舍。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诗才教授说道:“从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来看,云丘山冰洞群是最大的一个冰洞群,365天全年有冰,云丘山冰洞群属于制冷机制最为复杂的地热负异常型冰洞。以冰洞和非冰洞的比列大概是一万多个普通洞穴才可能出现一个冰洞,所以这是非常难得罕见的世界奇景。
塔尔坡古村落。
云丘山还完整保存有11座千年古村落,是罕见的晋南窑洞建筑古村镇群落。
塔尔坡古村,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因老子李耳云游天下曾下榻于此地而得名。后世道家闻名而至,见此风水宝地非常适宜清修,遂在附近山中辟谷修行,并和当地山民结邻而居,渐成村落。整个村落依山傍水,古树掩映,犹如世外桃源一般。村内院落共计43处,依山而建,整体呈叠地式排列,建筑多为石砌拱顶的窑洞建构,也保有部分依山挖掘的石洞、土洞。村中的房屋既沿袭了古老石构建筑的特点,又充分利用了自然地貌,院子套院子,窑洞通窑洞,部分院落之间有暗道相通,有很强的防御功能与私密空间,形成了迷宫般的建筑形态。悠久的历史积淀使塔尔坡古村呈现出丰厚的地方文化,婚俗表演、皮影戏、铁艺、巫傩、花馍、植物染......这些云丘山当地的特色民俗,经过数千年的传承依然散发着炙热的温度和蓬勃生机。因此塔尔坡古村不仅被称为“千年民居建筑的活化石”,更是一座没有屋顶的“活态民俗博物馆
附:《<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由光未然冼星海所创》
《黄河大合唱》以陕北原生态民歌演唱为依托,由祭祀黄河、乘风破浪、纤夫拉纤、盼郎归、窗花爱情、保卫黄河、壶口斗鼓、黄河大合唱等八个篇章构成,剧中有舞,舞中有歌,歌中有情,情中有景。每个篇章中皆以歌寄情,寓情于歌,涵盖生产劳动、男女情爱、民俗风情、倾诉苦愁、抗日救亡、歌颂红军、庆祝胜利等元素,是一场具象化的陕北民风民俗、革命救亡的视听盛宴。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由光未然冼星海所创.写成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该曲采用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
1937年8月13日,日寇进攻上海,处于抗战中心的武汉,涌现出很多抗日救亡宣传团体。在这样的形势下,光未然与何伟、周德佑、胡丹沸、赵辛生等十几位好友在“拓荒剧团”的基础上,吸收了上海、北平等地的部分流亡学生,于1938年初组成了“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话剧移动第七队”。随后,剧协七队”被改编为“抗演三队”。同年9月9日,“抗演三队”在光未然的带领下,从武汉出发,奔赴西北 1939年初,“抗演三队”渡过黄河,并在同年2月到延安。光未然受黄河汹涌澎湃气势的感染,创作出组诗《黄河吟》。到达延安后,出任鲁艺音乐系主任的冼星海,在“抗演三队”的新年晚会上,听到张光年朗诵的组诗《黄河吟》后,决定将它谱成歌曲,并请“抗演三队”的音乐组组长邬析零为他讲述渡过黄河时的所见所闻。邬析零向冼星海描绘了黄河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以及船夫呼着号子与惊涛骇浪搏斗的场面。这次交流后,冼星海仅用六天便创作出了该曲
(朗诵)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
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
我们要抱定必胜的决心,
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唱歌)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歌曲鉴赏: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在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一曲慷慨激昂的《保卫黄河》在延安奏响。无数志士仁人高唱着《保卫黄河》奔赴前线奋勇杀敌,奏响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时代强音。作为《黄河大合唱》中最鼓舞人心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以短促跃动的曲调、铿锵有力的节奏,全景展示出抗日军民英勇战斗的壮丽场景。该曲采用了民间打击乐节奏和广东狮子舞音乐旋律为素材,使歌曲显得明快、豪放,音乐形象鲜明,并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歌曲一、四部分合唱,二、三部分轮唱,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恰似黄河的波涛滚滚奔流,势不可挡。该曲既表达了战胜敌人、夺取胜利的激情,又便于演唱,在明快、充满信心的旋律中让人获得美的享受,体验到一种必胜的乐观主义情怀。
2019年6月,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附2 王国明《云丘山游记》
云丘山冰洞群,被誉为世界三大冰洞奇观之一,坐落于山西省乡宁县,其独特性在于其反季节的特性——夏日结冰,冬日冒热气。这一自然奇观,历经数百万年的岁月洗礼,至今仍是国内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天然冰洞群,其中已探明的冰洞共有16个,而对外开放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规模之宏大、神奇之程度,足以令人叹为观止。
踏入冰洞的那一刻,仿佛瞬间从炎炎夏日穿越到了另一个清凉世界。洞内,洁白的冰雪在彩灯的映照下,散发出绮丽迷人的光彩。冰瀑、冰柱、冰笋、冰石花等各种形态的冰雪景观,宛如大自然的艺术品,静静地展示着它们的美丽。这些冰雪景观已经存在了几百万年,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永远保持着它们最初的形态。
更令人惊叹的是,冰洞中还有冰桃花、冰樱花、冰玫瑰等自然冰雕,它们晶莹剔透,美丽壮观,藏匿在洞中的每一个角落,盛开在零下的温度中,展现出大自然无尽的创造力与魅力。
在冰洞中穿行,仿佛置身于一个冰雪迷宫。时而宽阔,时而狭窄,游客们需要上下冰楼梯、穿越冰隧道,甚至需要钻过一些狭小的冰洞,才能领略到冰洞深处的奥秘。这种独特的体验,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冰雪世界,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
尽管外面已是盛夏,但进入冰洞后,却需要穿上厚厚的羽绒服来抵御洞内的寒冷。冷气从脚底一直贯穿到头顶,让人在炎炎夏日里也能感受到冰雪世界的清凉与纯净。这种强烈的对比,更加凸显了大自然的魔力与神奇。
云丘山冰洞群不仅是一个自然奇观,更是一个让人感受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地方。在这里,人们可以享受到一份独特的清爽与宁静,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与魅力。
(陈步峰、王自文、魏福太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