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徐州市,简称“徐”,别名彭国、彭城、涿鹿,江苏省辖地级市,江苏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截至2024年7月,徐州市辖5个区、3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11765平方千米;2024年末,徐州市常住人口901万人。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因其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也被称作“东方雅典”。徐州市四季分明,是风景旅游城市,有云龙湖、云龙山、彭祖园、户部山、潘安湖等旅游景点,有彭祖、刘邦、孙权、刘裕、李煜等历史名人。徐州市曾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国家创新型城市等称号。2024年,徐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37.12亿元。
徐州市,简称“徐”,别名彭国、彭城、涿鹿,江苏省辖地级市,江苏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截至2024年7月,徐州市辖5个区、3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11765平方千米;2024年末,徐州市常住人口901万人。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因其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也被称作“东方雅典”。徐州市四季分明,是风景旅游城市,有云龙湖、云龙山、彭祖园、户部山、潘安湖等旅游景点,有彭祖、刘邦、孙权、刘裕、李煜等历史名人。徐州市曾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国家创新型城市等称号。2024年,徐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37.12亿元。
徐州市地处华北平原南部、江苏省北部,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陇海铁路、京沪铁路两大干线在此交汇,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徐州市是华东重要门户城市,华东地区重要的经济、科教、文化、金融、医疗和对外贸易中心,也是国家“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长三角北翼副中心城市、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有“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的美誉。

一、刘邦故里,“汉代三绝”,无可争议的汉文化发源地。
一提起徐州,第一印象往往是“兵家必争之地”,人们会想起三国时期的“三让徐州”,想起淮海战役(徐蚌会战)。其实徐州最大的亮点和最值得骄傲的应该是“汉文化的发源地”。
“徐州文化底蕴深厚,是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苏轼故地,是一座有山有水有故事的城市。“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徐州作为两汉文化的发祥地和集萃地,历史底蕴深厚博大。作为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时期,强盛的汉朝让“汉族”“汉语”“汉字”等融入民族血液,流传古今中外。每个中国人乃至海外华人等无不受其影响与滋养。
“楚韵汉风、南秀北雄”是徐州市最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质。“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两汉看徐州,秦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徐州市的两汉文化遗存,如狮子山楚王陵、龟山汉墓、戏马台、泗水亭、霸王楼、歌风台、拔剑泉、子房祠、王陵母墓、羊鬼山展亭、汉兵马俑等。徐州市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建立了大汉王朝,汉王朝与西方的古罗马帝国遥相响应,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中国的汉族、汉字、汉语,都与这个王朝有着关联。
历史依据:徐州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和2600年建城史,是刘邦故里,素有“五省通衢”之称。西安虽是汉朝的重要都城,但并非汉文化的发祥地。
地域特征:徐州以楚汉文化为核心,拥有完整的汉代城市格局,例如沛县汉城等遗址展现了汉代盛世气象。西安则以秦文化和唐朝文化为主要特色。
学术争议:部分资料显示汉中或西安可能与汉文化发展有关联,但主流观点认为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

历史遗存:徐州拥有?全国最大的汉代可移动文物收藏?(1.2万余件),涵盖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等“汉代三绝”:?汉墓?:发掘汉代诸侯王陵墓22座,出土文物近5000件;画像石?:云龙山上的石刻艺术馆,展现古代雕刻技艺;?兵马俑?:九里山汉墓群出土6000余件陶俑,还原秦末汉初军阵风貌。
徐州是西汉楚国的封地,是汉代政治文化的核心地区,时至今日还留存有544处汉文化遗址遗迹、12137件汉代可移动文物,形成了‘两汉文化看徐州’的文化声名。刘邦建汉后,把家乡徐州提高到王国的地位,封其弟刘交为楚王,定都彭城。刘交统治时期,楚国经济实力雄厚。根据汉代诸侯“宫室百官,制同京师”的原则,彭城的城市建设初具规模。子山楚王墓、龟山楚王墓、北洞山楚王墓……散布的汉墓,如星辰般共同组成中国保存最完整的西汉崖墓群序列。近年来,徐州地区先后发掘汉代墓葬约3000座,既有大型王级陵墓,也有数量众多的中小型墓葬。现代传承:通过文旅融合让汉文化“活”起来:?彭城七里?:串联235处历史文化遗存,打造汉风市集、百工坊等互动场景,?汉字工坊?:徐州博物馆。
在龟山楚王墓,掏空山体所形成的巨大墓室被划出15个单元,汉时的礼制与威严可窥一斑。卧室、客厅、马厩、厨房一应俱全,井然有序。更令人称奇的是,南北两条平行的甬道精度达到1/64800,激光能贴着边角直射进入,足可见汉时工匠因地制宜的精益求精。
“三绝之外,还有第四绝。”徐州汉玉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高峰,其高超的技艺和礼仪用途,成为徐州另一张汉文化名片。金缕玉衣、双联玉管、“S”形玉龙佩……部分文史专家认为,徐州发掘出土大量汉代楚国玉器,类别之齐全,造型之丰富,雕琢工艺之巧夺天工,代表了我国已出土汉玉的最高艺术水平,在汉玉的分期断代、制度研究和丝绸之路的历史研究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俯拾有文化,移步皆历史。“千百年来,两汉文化在古彭大地薪火相传、演进承续。我们将坚定文化自信,赓续传承历史文化根脉,更好寻根汉源、延续汉脉。”徐州市副市长、代理市长沈峻峰说。
南起云龙山叠翠苍茫,北至黄河故道波光潋滟,这条长约七里的轴线,横穿徐州老城区,将历史文脉节点结珠成链。从云龙山脚下4300年前的下圆墩遗址,到故黄河旁的黄楼,200多处历史文化遗存在保护与开发中焕然一新。

二、“北国锁钥,南国门户”的徐州必然是兵家必争之地。??
提起兵家必争之要地,大家很容易想起函谷关、山海关、潼关、剑门关等一众山口要地,地理位置险要,易守难攻,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气势。再看看徐州,四通发达,易守难攻,但在各个战争中,徐州都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坎。远的不说,只说近代:徐州会战拖住了日军的猛烈进攻,为全国争取了喘息之机;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更是决定了中国的命运。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徐州到底有哪些决胜性因素。
徐州作为九州之一,范围在淮河以北、泰山以南、黄海以西,涉及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东南部,地为红色黏土。在数千年的沧桑岁月中,徐州承载了数以千计的大小战事。纵观徐州的历史,无时无处不渗透着战争的烽火硝烟和兵戈铮鸣!这些战事,凝聚着先人们的鲜血和生命,闪耀着前辈们的足迹智慧。


之所以是兵家必争之地,有其必然的根由。
?徐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战略价值、水陆交通枢纽地位及对南北战略格局的控制作用,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它位于黄淮海平原中心,是连接中原与江淮的咽喉要道,控制徐州即可切断南北粮道与兵力调度,影响全国战局。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北依齐鲁、南屏江淮、西接中原、东临黄海,形成“北国锁钥,南国门户”的格局。其位于中国东部“腰眼”和南北“咽喉”位置,是南北对峙的决战核心区。占据徐州可西进中原、北取山东、南下江淮,直接决定南北势力盛衰,如东晋所言“彭城之得失,辄关南北之盛衰”。
平原中的相对高点:徐州处于华北平原南端与江淮平原北缘的结合部,地势相对较高,有利于观察周边地形和敌情,为军事防御和进攻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同时,在古代冷兵器时代,骑兵和战车是作战的主要力量,而平坦开阔的地形有利于这些军事力量的快速机动和大规模作战,徐州的地形特点使其能够充分发挥骑兵和战车的优势,进行快速的战略部署和军事行动交通便利。
水路交通发达:在古代,徐州是水路交通枢纽,汴水和泗水在徐州会合,且一段时间内河道稳定,相当于徐州的两条护城河,城内可以通过航道得到补给。此外,徐州南面的扬州是当时的交通枢纽,通过水路可以直达南京,而南京是六朝古都,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因此徐州的水路交通对于控制整个江南地区具有重要意义。
陆路交通要冲:古代驿站路径穿过该地区,近代以来,津浦铁路与陇海铁路在此交汇,形成了密集的交通网络,使徐州成为铁路运输的中枢之一。如今,徐州境内还有京沪高铁、徐盐高铁等多条铁路干线交汇,公路网络也十分发达,是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为军事行动和物资运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资源丰富:农业资源:徐州地处黄淮平原,土壤肥沃,适宜农业生产,是重要的粮食产区,能够为军队提供稳定的粮草供应,为长期的军事行动提供了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徐州地下资源丰富,煤炭储量尤为突出,煤炭交易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以上。在战争时期,稳定的煤炭供应是军队能源物资的重要来源,为军事装备的运行和作战行动提供了能源保障。
军事防御价值高:古代城防坚固:据史料记载,古代徐州外围地区北东南三面是山,只有西面较为平坦,徐州城西北东三面环水,只有南面通联陆地,其高十仞、广袤百步的戏马台扼守要道,若在城上屯兵筑守,与城相表里,积粮于城中,即使有十万敌军也难以攻取,可见其防御之坚固。
战略缓冲地带:徐州位于中原与华东的重要结合部,是中原与华东地区的天然屏障。控制徐州可以有效阻挡来自北方或南方的军事进攻,为后方的战略纵深提供了保护。例如,南明弘光政权时期,徐州作为江北四镇之首,由实力最强的军阀高杰负责防守,其战略意义在于阻挡清军南下进攻南京。
历史因素影响:军事传统与知名度:徐州在历史上多次成为军事冲突的焦点,发生过超过400次的军事冲突,如楚汉战争、淮海战役等,这些战役不仅使徐州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也加深了人们对徐州战略地位的认知,使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的知名度不断提高,进一步强化了其战略要地的地位。
政权更迭与战略选择:在历史的长河中,众多政权为了争夺中原地区或控制南北交通要道,纷纷将徐州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无论是三国时期的曹操、吕布、刘备争夺徐州,还是南北朝时期围绕徐州展开的东部战线拉锯战,都使得徐州的战略地位在一次次的政权更迭和战争中得到巩固和提升。
历史战役印证:
徐州4000多年历史中发生400余次战争,平均每十年一次,关键战役包括:
?楚汉战争?:项羽以3万精兵突袭彭城,扭转战局。
?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吕布反复争夺,徐州归属牵动中原局势。
?近现代战争?:辛亥革命中徐州陷落加速清帝退位;
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奠定解放战争胜局。

三、历史悠久的彭祖文化与徐文化
徐州历史悠久,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徐州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自此称彭城。大禹治水,划天下为九州,徐州为九州之一首当其冲的就是彭祖文化,讲究养生和烹饪,像那鲜美浓郁的羊肉汤就是传承自彭祖。
徐州市是彭祖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徐文化的集大成者。徐州古称彭城,建城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帝尧时建立的大彭氏国,以彭城之名的见诸文字是春秋时即公元前573年,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当时“徐州”只是作为一个自然经济区域的名称,彭城邑成为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帝尧时彭祖建大彭氏国,彭城因而得名,是世界彭氏宗亲公认的发源地。作为中华饮食文化及养生文化的鼻祖栖息地,徐州市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彭祖饮食文化、养生文化等遗产,相传大彭氏国的创始人彭祖活了800岁,是中国烹饪和气功的创始人。彭祖曾被孔子推崇备至,也被道家奉为奠基人之一。彭祖养生文化的精髓是“药食同源,以食养生”。此外,还有按摩养生养颜术。彭祖的饮食养生之道,对以后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徐文化是上古时代以徐州徐国为中心的区域文化,形成涵盖淮河以北徐文化圈与江南吴文化圈的双重体系。徐国的先祖为伯益,曾辅佐大禹治水有功,他的儿子若木被封于徐(今邳州一带),建徐国。其后,历夏、商、周三代,徐国都是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徐国自夏代立国至春秋末期被吴国所灭,存续逾1600年,其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中蕴含着淳朴的民风特质。遗留的梁王城遗址、青铜编钟等文物,见证其礼乐制度与青铜铸造技术成就。该文化以《禹贡》徐州为地理基础,商周时期成为江淮地区先进文化代表,出土器物如徐王鼎、沇儿钟等铭文证实其与中原文明的互动。徐人南迁促使文化传播至浙江等地,并影响吴、楚等区域文化发展。徐文化、吴文化及两者的过渡地带文化共同构成江苏地区古文化体系,现存古徐城景区、古徐广场等遗址为文化遗存集中展示地。徐州市有超过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是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

四、传奇徐州,无问南北。“南北通吃”、沟通顺畅
徐州,从自然地理上说,它位于黄河与淮河结合部;从人文地理上,位于吴越文化和齐鲁文化结合部;从交通格局上来说,是陇海铁路和京沪铁路交汇的枢纽。从地理单元上看,它是黄淮平原,也就是华北平原的组成部分,位于淮河以北,属于北方地区。在如今中国的版图上,徐州地处淮河以北,从自然地理意义上说,这里是北方。连方言、民风都与山东相近。但是,从行政区划来看,包括在人们的既定观念中,江苏省无疑是南方省份。徐州就是这样,不南不北,既南又北。大概地处过渡地带,便躲不过此般宿命。其实徐州的传奇,无问南北。
徐州市为“曲艺之乡”。流行于徐州市的剧种有柳琴戏、江苏梆子、徽剧、京剧、柳子戏、花鼓戏、四平调、丁丁腔、皮影戏、评剧、话剧等。其中,柳琴戏约有200年的历史,江苏梆子戏已有300年的历史。徐州市的地方戏曲、民间舞蹈,既有北方的高亢、刚烈、粗犷、朴实的风格,又有南方的委婉、抒情、细腻、优美的特点。这些曲种北方人听得懂、听得进,南方人也很喜欢。而不像苏州评弹、越剧虽然典雅好听,但北方人听不懂,只能停留在长江以南,成为纯粹的地方曲种。徐州人还最喜欢河南的豫剧,不仅有专业的豫剧团,而且有不少豫剧票友,演唱的的很有味道。徐州市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兴盛地之一。新石器时代绚丽多姿的彩陶、精致的骨雕、栩栩如生的汉代陶塑、深沉雄浑的汉画像石都出自民间艺人之手。农民画、剪纸、泥玩、布玩、面人、风筝、彩灯、玩具、糖人、木雕、石刻、刺绣、木板年画、草编、柳编、刺绣织锦等,异彩纷呈,各具特色。邳州市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乡、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沛县敬安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贾汪区大吴镇被江苏省文化厅命名为农民书画之乡,睢宁县被命名为儿童画之乡。
徐州武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武术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和自己独特的武术流派。据不完全统计,徐州市的武术拳种有37个。
建国以来,徐州籍运动员有7人13次获得世界武术冠军。
2007年3月,沛县武术入选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2月,徐州市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地市级全国武术之乡称号。
徐州市为努力打造国际武术文化名城,从2016年起,每一年举办一届中国徐州国际武术大赛。
徐州有“龙吟虎啸帝王州”之称,自汉代以来,开国皇帝就有10多位。主要的古代名人有汉代萧何、曹参、周昌、樊哙、夏侯婴、袁盎、龚胜、龚舍、刘恺、刘平、刁韪等;三国名人张昭、严畯、樊阿、谢慈、甘皇后、环夫人等;东晋骁将刘隗、刘牢之等;南北朝将领刘怀慎、刘康祖等;唐代将领刘沔、石雄、庞勋、时溥、秦彦、刘巨容、刘德威等;宋代抗金将领赵立、五代抗辽将领沈斌等;元代重臣石普、钱光弼、彻里燕只吉台氏等;明代将领山青、山云等;清朝重臣李卫、李蟠、张亮基、董全胜、张善继、戚从云等;文学家韦孟、陆贾、刘安、刘向、刘歆、刘讷、刘遗民、刘孝绰、刘知几、刘义庆、刘令娴、刘子翊、刘伯庄、刘胤之、刘瞻、刘商、刘禹锡、李璟、李煜、李若谷、刘衮、刘庠、刘颜、郑仅、郑望之、晁端礼、颜太初、颜复、陈洎、陈师道、张介、权谨、阎尔梅、万寿祺、张竹坡等。


五、名副其实的“淮海第一城”,淮海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
徐州是淮海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
淮海城市群由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连云港市,山东省枣庄市、济宁市,安徽省淮北市、宿州市以及河南省商丘市等8个城市组成。
徐州是淮海经济区中的重要城市。
2018年11月,国务院批复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将淮海经济区列为重点规划的三区板块之一。淮海经济区由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和安徽省十个地级市组成,包括徐州市、连云港市、宿迁市、宿州市、淮北市、商丘市、枣庄市、济宁市、临沂市、菏泽市等。规划要求“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打造省际协同合作示范样板”。
2022年3月,“淮海合作区协同发展”列入国家《计划报告》年度重点工作安排。
2024年3月,全国两会受权发布国家《计划报告》。在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中,作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与推动制定支持上海加快“五个中心”建设重点领域配套文件、编制长三角地区未来产业协同发展规划一起,列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融合发展的政策举措。
徐州是沿东陇海线经济带的核心城市。
沿东陇海线经济带是以徐州市、连云港市为核心区以及淮安市、盐城市、宿迁市等有着紧密联系的区域,处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东方起始区域,是国家“一带一路”重要组成部分。
徐州是中国重要的煤炭产地、华东地区的电力基地。也是南北闻名的工矿重镇。
煤、铁、石灰岩、大理岩、硅石、石膏、富钾砂页岩、岩盐、黏土等,是徐州市的主要矿藏资源。分布于贾汪区、铜山区、丰县、沛县等地的煤炭地质储量39亿吨以上。铁矿以磁铁矿、赤铁矿为主,品位50%左右,探明储量8300万吨,部分矿体中还伴有铜、金、银等。石灰岩的储量为1050亿吨,广布于徐州城区周围和铜山区境内。石膏主要分布在邳州市和沛县,探明储量32亿吨,预测储量44.4亿吨。岩盐分布在丰县,探明储量5.53亿吨,预测储量21亿吨。石英岩主产于新沂市,预测储量8.3亿吨。此外,金刚石及伴生矿物有多处发现。
徐州有“五省通衢”之称,是国家综合交通枢纽。
总之,徐州市拥有承东接西、沟通南北、双向开放、梯度推进的战略区位优势,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东襟黄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是国家综合交通枢纽。连霍、京福、京沪等国家高速公路主干线在此交汇,京沪、陇海两大干线铁路于此相交,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徐州观音国际机场是淮海经济区唯一的大型干线机场,徐州市运输管道是华东输油管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州市已构建形成铁路、航空、公路、水运、管道“五通汇流”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
总之,千年汉文化,一城山水情的徐州,是一座充满传奇富有魅力的城市。值得您前来观光旅游学习考察互动交流,保证您满载而归不虚此行。




(作者陈步峰系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研究员、中国服务委员会高级顾问,中国服务文化网总服务师,河北省作协曲协影协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