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Ctrl+D即可收藏中国服务文化网
从董仲舒的“王道通三”说开去

        

导读:中国汉代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董仲舒博士生于约公元前192年。如果他能活到今天,已近2200岁了。想当年,他能让皇帝听他的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很了不起。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的高参,他在间接上影响着中国和今天的世界。他著述频丰,“凡百二十三篇”,其中的《春秋繁露·王道通三》,可谓一个纲。这同他的“天人三策”、“黑白赤”、“三统”、人性上中下“三品”,可统称为他作为哲学家的“三思维”。这是从中国第一哲学家老子迄今2000多年一以贯之的哲学三思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探讨并指导实践。

寇广生 唐伟 李保台

中国汉代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董仲舒博士生于约公元前192年。如果他能活到今天,已近2200岁了。想当年,他能让皇帝听他的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很了不起。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的高参,他在间接上影响着中国和今天的世界。他著述频丰,“凡百二十三篇”,其中的《春秋繁露·王道通三》,可谓一个纲。这同他的“天人三策”、“黑白赤”、“三统”、人性上中下“三品”,可统称为他作为哲学家的“三思维”。这是从中国第一哲学家老子迄今2000多年一以贯之的哲学三思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探讨并指导实践。

老子比董子早生近380年。董子对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心领神会,提出了“王道通三”的不朽命题。董子认为:“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由此我们想到对大干世界的看法,万物皆三。

三是中国古代神秘数字之一,是一个哲学符号。它是最小的奇数1和最小的偶数2之和,所以可以把“三”看作是和合的象征。“三”是最少的多,最简单的复杂,处在少与多,简单与复杂的边缘部位。世界以“三”为纲,我们所说的哲学不正是自然、社会与人类思维的概括和总结吗?还有马克思主义本身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我们称董子为大儒,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而中庸之道为儒家的重要内容之一,包含着人生的智慧和做人的技巧。

“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孔子认为,任何事物的对立两端(两极)之间还有个“中”,是事物最佳,最理想状态,要把握和用好事物“适中”,即第三状态。

伟人毛泽东认为孔子的“中庸”思想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的解释一番。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主张“中庸之道”,他称之为“中道”。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描绘道:最好的生活是适度的生活即中庸之道生活。中庸的生活需要用理性来驾驭人的欲望。他认为德行都是处于两个极端之间的中道,即适度。他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动机下,在适当的方式下所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情感,这种情感即是美德。”在他看来,勇敢是怯懦与鲁莽之间的中道,磊落是放浪与猥琐之间的中道,不卑不亢是虚荣与卑贱之间的中道,机智是滑稽与粗鄙之间的中道,谦虚是羞涩与无耻之间的中道等等。

出生于中立国瑞士的心理学家荣格相信:“通过中道达到对立面的统一”是“内心体验的最根本的一项”。

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泰也认为“中庸之道好极了!”

论及做人,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为我们做出了光辉榜样。习近平主席指出,周总理是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的杰出楷模,是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的杰出楷模,是自我革命、永远奋斗的杰出楷模,是勇于担当,鞠躬尽瘁的杰出楷模,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是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杰出楷模。可谓千古一人!他在十年“文革”中,面对复杂的局面,巧妙应对,与林彪、江青等人周旋,取得毛泽东的信任,战胜疾病的折磨,最后由邓小平成功接班,保证了中国政局的稳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提及庞朴,可谓高举三分法大旗的旗手。他离开我们整十年了,但他作为哲学家、历史学家仍活在我们心中。他认为三分法是中国思想文化的特色,是中国思维方法的精髓,也是儒家思想和智慧的重要话题。庞朴哲学的核心即“三”,它串起中国过去(包括董仲舒)与未来的主线。“三”的根在《易》,因为《易》本身是“三极之道”。

承认对立而又尚中,世界便被分成左中右或上中下。以三分观观察和处理一切,即儒家的三分法。人性上中,上智与下愚,自然便有二者之间的亦智亦愚或半智半愚。道德修养上,狂者过狷者不及,中行则是儒家极为追求的。有学者提出,世界上已知的重要文明发源地,只有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而不断线,是中庸之道起了重要作用。喜欢走极端的民族更容易走向毁灭。

庞朴在20年前在上海华东师大有个演讲,题目即《从一分为三谈中国人的智慧》。他谈及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主张“天地人”三极或天地人三才。天的作用在化,地的作用在育,人的作用在赞。天地人是一个互相补充的关系,即“参赞化育”。三者合一,就合成了一个完整的充实的和谐 的大自然。他提及中国古书里说尧舜都有三只眼睛,“尧舜三眸子”。这是一只你看不见的眼,它看左边又看右边,然后综合两边的情况,得出一个正确的判断。我们常提及的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实际上就是“执两用中”,也是一个“三”的问题。

董仲舒的“王道通三”,认为三划中的一竖把天地人连成一体。这不由让我们想到张立文教授创立的和合哲学。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资深教授,他积四十余年的功力,出版了《和合学概论》等巨著,让哲学同时代及现实世界,人们的生活建立了密切联系。他的和合哲学以和合为核心话题,对中国以往时代的“道德之意”、“天人之际”、“理气心性”等话题的超越,对体现时代精神的哲学理论创立了新的建构。

和合学的三个世界构想源于《周易》的天地人框架,同时突出人的自然创造,体现着和合的价值理念。这三个世界分别是:地的世界(和合生存世界),人的世界(和合的意义世界)和天的世界(和合可能世界)。三个世界具有不同的侧重和境界,展示了人的多维生存和创造,支撑三个世界的则是境与理,性与命,道与和等之大核心范畴。这与元、己、生、解、物、心、群、和相互和合,由此化生为和合学的八个维度和方面——“八维”和合,应对的分别是“形上和合、道德和合、人文和合、工具和合、形下和合、艺术和合、社会和合和目标和合,与之相对八大学科,即:和合自然科学、和合伦理学、和合人类学、和合技术科学、和合经济学、和合美学、和合管理学、和合决策学、和合哲学的整体构想体现了和合思维的体用兼备、体用一源。”张立文教授的和合哲学体用一源,体用兼备的品格。

张立文教授与董仲舒相隔两千多年,应该说他们的心灵相通。

董仲舒的“王道通三”中的王字,从另一个角度说,也是一加一,即11,一个躺平的王。这不也象征老子的二生三吗?

一加一,应该说是王者思维。从大的方面说,一个太阳加一个月亮,给地球增添了多少光彩和美好!没有太阳当然是不可想象的,地球上的万物包括人,还能生存吗?也许能否出生就是个问题。没有月亮呢?地球村的每个夜晚都会处在黑暗之中,众多咏月的诗文可能根本不会诞生。一加一,还有个超级大的话题,即一个男人加一个女人,他们如此这般才有了受精卵,才有了代代相续的子女后代。这二生出的三,谁能跳出这个大圈子呢?

一个人的大脑与另一个人的大脑,一个人的智慧与另一个人的智慧,一个人的职业与另一个人的及一群人的职业优势互补,大自然的一个植物界与动物界和微生物界的生存与发展等等,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一切一切吗?

一加一,一个仅有四划的简单汉字,其中蕴含着多么深刻的哲理!跳出孤立的一加上另一个一,形成合力,世界才如此美好。习近平的一带一路,伟大战略思想一下子把全世界连通了。

王者思维当永远铭记!

一加一的王者哲学三思维,马和驴又是一个新的哲学命题。

不是马找马,驴找驴,而是公驴找母马,它们一加一,生出了作为三的新物种,这并不新鲜。但是,如果作为一种新的哲学思维,作为一种骡子哲学,这在中外哲学史上有先例吗?这是不是一种哲学创新或曰一种创新哲学?

骡子哲学也是符合老子、董仲舒的通三之道吧。

马和驴这两个宝贝是自由恋爱还是人工强迫,它们一代又一代生出的骡子具有上帝或中国玉皇大帝的基因。一匹骡子是不是骡马驴的三位一体?骡子是马的大公子也可以是驴的二千金,是马驴的创新之物,是它们的二融合成的三。亚里士多德认为骡子是半驴。可是视之为半马可不可以?似驴似马,半驴半马,非驴非马,多么发人深思!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是艺术大师齐白石的一句名言,骡子还是艺术创作的导师哩。

文学创作呢?2001年3月,莫言在台湾台北出版节“作家之夜”关于《城乡经验和写作者的位置》的演讲中谈及在农村与城市之间有一种边缘化的写作,他说这是一种“非驴非马的写作”。他指出:“如果说城市是马,乡村是驴,那我想,一个写作者最好的位置是骑在骡子上。”何等美妙!其实,莫言本人即是一匹人中之骡,骡子文学家,因为关于他及他的作品,能有一个完全统一一致的评价吗?

有一句流得很广的话,一千人眼中有一千种哈姆雷特。对文学名著《红楼梦》,可以从政治的哲学的文学的各方面去解读。《红楼梦》来自生活现实又高于现实,半真半假,一切文学作品大致均如此,绝对骡子特色。

李兆忠著有一册论及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的书《喧闹的骡子》,值得一读。他在书中说:“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传统的中国好比是驴,近代的西方好比是马,马和驴杂交之后,产下现代中国这头骡;现代中国文化从此变成一种非驴非马,亦驴亦马的‘骡子文化’。”因此,在他的书中,诸如鲁迅、胡适、郁达夫、老舍、巴金等均具有骡子特色了。

融通中外,城乡及脑力与体力劳动等,正如骡子融合马驴,各种学问都相通。所以文史哲不分家,共同的哲理让我们更清醒,站得更高。

在中国企业中,华为是排头兵,成为世界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全球第二大手机制造商,并在5G等多个技术领域领先世界。华为的产品和服务已进入世界150多个国家,服务着500多家顶级运营商,服务着全球三分之一超过20亿人口。全天候、全方位,华为都在为他们的畅优沟通提供云、管、端立体服务,这也是中国值得骄傲的一件大事。

论及华为的管理哲学,任正非说过:“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来自灰度,妥协与宽容,清晰的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这就是任正非的灰度哲学。华为的成功,也是他灰度哲学的胜利。它排战非黑即白的两个极端思维,大有深意。

灰度哲学,即在白与黑之外的第三种。在变革中,任何黑的白的观点都是容易鼓动人心的,而我们恰恰不需要黑的或白的,我们需要的是灰色的观点,介于黑与白之间的灰度,是很难掌握的。”任正非如是说。由灰度哲学指导形成的管理的科学,让管理更加富有人文色彩,适度放松,不走极端,营造出了开放舒适的环境,使员工上下齐心,爆发出更多能量,矛盾冲突化解,实现平缓过度,显示出灰度哲学的智慧,值得借鉴。

货币或曰金钱,每个人一生都要同它打交道。一枚硬币,人们常说有正反两个面。实际上不少人忽略了它还有第三面,即侧面。它也是王道通三一例吧。

货币是由人创造出来的,是一种特殊商品,它具有多种功能:一是其价值尺度,二是流通手段,三是贮藏手段,被保存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四是支付手段,价值转移,社会上流动,五是世界货币在国际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我们常说的市场经济,不能离开货币。

实际上,货币及市场,市场经济都是处在第三的位置。比如市场,在一个固定的地方,领域,你我他需要时,都到那个地方进行交易,满足各自的需求。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乔治·席美尔的《货币哲学》问世已一百多年。无论是挣钱、花钱,让金钱为我们服务,其中都有个哲学智慧的思考。马克思指出:“货币是需要和对象之间,人的生活与生活资料之间的皮条匠。”这个“皮条匠”是中性的,并没有香臭之分。学会挣钱和借钱、花钱,这是一门大学问。论及投资,为了明天的赢利,更是远见之举。

钱的别称丰富多样。钱又称泉。如水流动、流通。有了钱,一定要让它流动起来,要把死钱变活钱,让钱为我服务,干好事,别当钱的奴隶,让它把你引向邪路。

从老子,经董仲舒到毛泽东,习近平,哲学三思维贯穿两千多年,并且还会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指导人们的行动。

二分法,一分为二,不少人印象很深,常常提及。但是三分法,三思维,也是一种常遇到的思维方式。毛泽东主席在《念奴娇·昆仑》中把昆仑山“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表达了“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伟大胸怀。这是90多年前的事。他还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这同他的“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的思想是一致的。

建国前夕,毛泽东指出:“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这就是我们党的“三大法宝”。其中的统一战线,实际上是在你死我活的对敌斗争中的第三种力量。

当今时代,我们可以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哲学三思维和伟大实践。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让各有各方面的领导,跳出了原来的小圈子,站到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度去谋发展。雄安新区三个小县的合一,成了一个新发展的大天地。长三角示范区则由原来的上海浦发开发区变成了上海与浙江、江苏、安徽等省市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而粤港澳大湾区更是一个经济、文化大发展的共同体,势必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进步产生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成为世界第一大湾区。

从政治思想各方面说,哲学三思维也应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告诫我们: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这是时间上的三合一。

在庆祝共青团成立百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入队、入团、入党,是青年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并要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

习近平还提到了要发扬“三牛精神”,即当好革命的老黄牛,儒子牛,拓荒牛。

哲学三思维全面、理性、深刻,让人站得高,看得远,胸怀开阔,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这是思想领域的珠峰。

哲学三思维表现在教育方面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一体,三股绳拧成一股劲。

大中小学校的一校之长,往往考虑较多的是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管好教好本校的学生。而对于学生受家庭的影响,取得学生所在的家庭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想得相对较少。而学生的健康成长又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所以学校、社会、家庭一定要紧密协作,互相配合,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应该是教育家应思考的吧。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而社会的影响无孔不入。学生在学校是短短的几年,他们毕业会后要走向社会,那是一辈子的事。所以,我们应该学好教育哲学,处处用哲学三思维指导我们的行动。

十一

1963年5月11日,毛泽东在党的杭州会议上指出:“我看过雷锋日记的一部分,看来此人是懂得一定哲学,懂得辩证法的。我们不要把哲学看得那么神秘,那么困难。雷锋那样年轻的同志,就懂得一点哲学。你们看了没有?希望你们都看看。我们要把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让它变成广大老百姓的锐利的思想武器。”毛主席的这一段话告诉我们哲学并不神秘。毛主席说要解放哲学,已经过去60多年了。历史已进入新时代,实在是到了落实毛主席的这一重要指示的时候了。

学雷锋与学哲学相结合,学雷锋活动便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是停留在仅仅做好事上,而是把雷锋思想真正学到手,把思想境界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学雷锋要真学,而不是假学,搞形式走过场,每年三月五日前后做个学的样子。过了以后,便把学雷锋忘在脑后,依然故我。

周恩来总理为学雷锋的题词中有“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和“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两句,这应该是高标准。言行一致看似简单易行,其实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表里如一,并不容易。试看那些贪官,他们哪一个是言行一致的?荀子有句话说得好: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他把言行一致的人视为国宝,也算是高度评价。对青少年说从小养成言行一致的好习惯,好品德,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再一个是“公而忘私”,一事当头,公字当先,不能极端个人主义第一。雷锋在这些方面确实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

论及毛主席提出的解放哲学,让哲学不是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和书本里,从哪里入手,我认为可以从倡导青少年学讲用哲学三思维入手。哲学三思维,从大的方面说涉及到天地人。从一个人的成长说,青少年正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之时。遇事能从三个方面思虑一番,理性、客观,脑子复杂一点,而非简单化,极端,偏激,非黑即白,便能为以后的人生奠定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