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沃野千里的江汉平原、鱼米之乡,名闻遐迩的美味佳肴何止万千。可是最能勾起人们记忆、触动人们味蕾的,当数流传千年、风靡神州的三袁故里绝佳美食——公安肖记“牛三鲜”。

肖记牛三鲜、牛肉鱼杂品牌公安总部
在沃野千里的江汉平原、鱼米之乡,名闻遐迩的美味佳肴何止万千。可是最能勾起人们记忆、触动人们味蕾的,当数流传千年、风靡神州的三袁故里绝佳美食——公安肖记“牛三鲜”。
牛三鲜起源于湖北省公安县,其历史可追溯到1800年前的三国时期。据史料记载,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领荆州牧屯兵于油江口,即今湖北省公安县城西北郊。相传当时孙夫人初嫁过来,心情不佳,十分任性,刁蛮跋扈,使得刘关张三兄弟时常产生误会、心生芥蒂,于是刘备以牛肉三鲜宴请关羽、张飞,用牛三鲜寓意兄弟三人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打天下。之后,这种牛肉、牛肚、牛蹄筋的烹饪方法就在民间广泛流传,逐渐演变成如今的公安县“牛三鲜”。
相传,建安十三年的三国时期,油江口的军营正弥漫着微妙的气氛。刚领荆州牧的刘备两眼望着帐外,想起近来因孙夫人的骄横跋扈,闹得大家都不愉快;关羽、张飞两兄弟与他渐生芥蒂,他不禁心生忧愁、眉头紧锁。此时,他召来军中厨子,指着牛栏中的土黄牛吩咐:“取牛肉、牛肚、牛蹄筋,用秘制豆瓣酱慢煨”。铜炉在帐中煨得滚烫时,关张二人如约而至。只见红褐色的汤汁咕嘟作响,牛肉酥软、牛肚脆韧、牛蹄筋弹牙,三种滋味在锅中交融且各显风华。刘备夹起一块牛筋笑道:“这三样食材同出一牛,煮于一锅方得至味。你我三兄弟亦然,同心同德方能定天下。”关张二人闻言,瞬间明白了其中道理。于是三兄弟对视一笑,举杯畅饮。那锅滚烫的 “牛三鲜”,不仅消融了兄弟之间的嫌隙,更将这一“三材同出一牛、共煮方得至味”的美丽寓意,传承弘扬至今,在当地民间深深扎下了根。?
长江码头烟火中的传承?
千百年后,公安县的长江码头成了这道美食的新舞台。那些彻夜搬运货物的码头工人,总爱清晨聚在棚屋下,围着“牛肉炉子”喝早酒。粗瓷碗里的牛三鲜冒着热气,咸鲜微辣的滋味驱散了晨寒与疲惫,渐渐成了当地 “喝早酒、吃火锅” 的独特习俗。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公安街上的国营餐馆里,第三代传人王传文将技艺打磨得愈发精湛。他坚持只用散养土黄牛,牛肉切方块、牛肚刮净筋膜、牛蹄筋提前浸泡,再以传承百年的豆瓣酱焖煮,让这道家常菜有了地道的公安风味。而真正让它走出公安县的,则是他的徒弟肖述林。?
跨越百年江湖的坚守?
2002年,肖述林带着家传秘方闯荡武汉,想将这一传统美味在江城发扬光大;但事与愿违,他的生意却遭遇了 “滑铁卢”。原来,公安县的重辣口味让武汉食客难以适应,不到三个月餐馆便关了门。望着空荡的店面,肖述林想起师父的话:“好味道既要守本,也要知变。”接下来的三个月,他跑遍江南、江北八个省市,试吃了多家餐馆,力争在川渝的麻辣与江南的鲜甜间寻找平衡。他试着将辣度适当调低,同时加重高汤的醇厚。终于,他的牛三鲜滋味开始受欢迎了;既保留了荆楚底色,又适应了更多外地人的味蕾。
重开的“牛三鲜”餐馆很快排起长队,这道源自三国故地的美食佳肴不仅征服了武汉,更是走进了上海、广州和深圳。2020 年,公安牛三鲜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遗;肖述林在授牌仪式上举起铜炉高声吆喝道:“这火锅里煮的,是三国的情谊,更是公安匠人的坚守!”

“牛三鲜”火锅的核心定义
“牛三鲜”是一道以牛肉、牛肚、牛筋为核心食材的经典菜肴,主打“鲜、香、辣、嫩”的风味,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道家常菜,也是部分地区(如湖北荆州)的特色地方菜。其食材直接来源于牛身上三种原料的组合,因烹调简易、口感绝佳而深受大众喜爱。
【延伸阅读】
“牛三鲜”的起源与地域特色。
公安牛三鲜的历史渊源还有另一种说法:清道光初年,回民项师傅全家从南京迁居公安县后,开始制作“牛三鲜”,迄今已有近200多年历史。但是,无论哪种说法,都表明牛三鲜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公安县饮食文化的重要代表。2020年,公安牛肉三鲜制作技艺入选湖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公安牛三鲜是湖北荆州公安县的代表性美食。公安县地处江汉平原,拥有全国最长的堤防(荆江大堤),堤岸洲滩是本地纯种散养土黄牛、水牛的天然牧场,所产黄牛肉质细腻、鲜美可口,为公安牛三鲜提供了优质的原料基地。这道菜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走出公安,目前已遍布荆门、襄阳、常德、武汉等周边城市,甚至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也有门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体系。
经典风味与口感特点:公安牛三鲜的风味以“浓郁酱香、鲜辣爽口”为核心,融合了牛羊肉的醇厚、牛肚的韧性与牛筋的嚼劲。传统做法中,牛腱子肉切片保持嫩度,牛肚斜切保留爽脆感,牛筋切块炖煮后软糯Q弹;汤汁由火锅底料、豆瓣酱慢炖而成,色泽红亮,裹满食材表面,入口先是浓郁的酱香,随后辣味逐渐释放,最后留下牛肉的鲜香,令人回味无穷。通过工业化工艺优化,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同时,实现了“开袋即炖”的便捷性,口感依然紧实、嚼劲十足。
常见做法解析:传统家庭版(以公安县做法为例)。食材预处理:牛腱子肉切片焯水去除血水,牛肚、牛筋切条后焯水(可加白醋去腥);
炒香底料:锅中放菜籽油,加入火锅底料、豆瓣酱炒出红油,再放入姜蒜、八角、桂皮、花椒等香料炒香;翻炒食材:倒入牛肉、牛肚、牛筋,加盐、白醋增香,翻炒均匀;炖煮入味:加入清水(或高汤)没过食材,转入砂锅小火慢炖30分钟,最后放入青蒜苗、小米辣点缀,撒上白胡椒粉、鸡精调味即可。
川味变种(椒麻风味):风味调整:以“麻、辣、鲜、香”为核心,用青花椒(藤椒)替代部分干花椒,增加藤椒油提升麻感。食材搭配:选用牛腱子肉(纹理紧实不易柴)、鲜牛肚(无鲜肚可用卤牛肚焯水去卤味)、鲜牛筋(无鲜筋可用卤牛筋焯水);做法差异:炒香底料时加入郫县豆瓣酱、糍粑辣椒,炖煮时加冰糖提鲜,最后撒上青红椒、芹菜段增香,口感更偏向川味的“麻得跳、辣得香”。
预制菜版(以湖北双港为例):工艺特点:采用工业化生产,食材预处理(清洗、切配)后,通过高温爆炒(120℃)激发香料与食材的香气,再经慢炖(1.5小时)使调料充分渗透。食用方式:包装撕开后,加入沸水炖煮35分钟即可食用,保留了传统风味的同时,大幅缩短了备餐时间,适合家庭聚餐或忙碌的上班族。
营养与适用场景:牛三鲜的主要食材为牛肉、牛肚、牛筋,均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材(牛肉蛋白质含量约20%,脂肪含量约5%;牛肚蛋白质含量约14%,脂肪含量约1.6%;牛筋蛋白质含量约23%,脂肪含量约1.2%),远低于猪肉的脂肪含量(约37%)。因此,特别适合肥胖者、高血压患者、术后恢复人群等需要温补脾胃、补充蛋白质的人群。食用场景丰富,既可作为家庭火锅的底料(搭配土豆粉、豆腐皮、青菜等配菜),也可作为酒店宴请的硬菜(搭配米饭食用,汤汁拌饭极佳),还能作为预制菜满足便捷需求。
附一:《三袁故里是指明代晚期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的故里湖北公安县》
公安三袁(又称三袁)是明代晚期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的合称,因籍贯湖广公安县(今湖北公安)得名,共同开创“公安派”文学流派。三人皆进士出身,袁宗道官至翰林院编修,袁宏道曾任吴县知县,袁中道历任南京吏部郎中。
三兄弟主张打破复古文风,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强调文学应随时代发展,重视个性表达。袁宗道首倡革新理论,袁宏道以游记和散文实践推动流派发展,其《满井游记》《虎丘记》等作品语言清新,袁中道晚年调和性灵与格调。三人受家族《袁氏家教十则》影响,注重品德修养,为官清廉,袁宏道任吴县知县时推行“升米公事”高效理政,袁宗道去世时囊无余财 。公安派主张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袁宏道曾肯定《金瓶梅》文学价值并推动徐渭作品传播。
附二: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研究员、荆楚文化研究传播专家周士国











